古道铁门关(散文)

苏景铄 2月前 76

在库尔勒市北,自西向东,横贯着一列重峦叠嶂的群山,因为长年干旱少雨,山体鲜有植被,连绵几百里,平日里都是灰蒙蒙的,显得土里土气,了无生机。没有草木绿色的点缀,没有了光鲜亮丽的视觉冲击,高山巍峨的气势已然减去三分。在许多人看来,面前就是一座连一座不起眼的小土山。但即便是夏日,雨过天晴后,远山轮廓分明的雪峰,如薄纱拂面的玉女,立在那山巅,仿佛就在眼前。不经意间,那一望,心里会一震,神魂已被那绝世佳人摄去了七分。这一望,方知真人不露相,有眼不识泰山。

这道横亘东西的屏障隔开了北面古老的焉耆盆地和南面广阔的塔里木盆地,实际也隔开了整个南北疆。天山的雪水融汇到博斯腾湖,穿山而过,凿出了闻名的“铁门关”峡谷,溢出了孔雀河,也铸就了峡谷襟山带河的瑰奇。“铁门关”峡谷古称铁关谷、遮留谷,曾经是号称连接南北疆商旅的唯一通道。在今天的古道边,立有一碑,上书:西域南北疆分界点。在这条峡谷的咽喉处,就是大名鼎鼎的“铁门关”,自汉代以来,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威名。华夏著名的二十六关,“铁门关”位列其中。

古道铁门关距离市区约8公里,道路高低起伏,落差明显。虽说之前已往来多次,但都是车去车回。对于沿路山体、沟壑的形态,印象不深。2025年2月7日,大年初十,第一次骑自行车进入,才真正领教了大山的实力。大幅度的坡降,显露出大山的威严,警示世人不要等闲视之。据说最高峰的落差有二百多米,回来查了一下骑行记录,从市区到景点爬升136米。有好几次爬长坡,想要半道小停,几乎费尽全力,最后才能勉强翻越。开车与骑车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开车有开车的风光,骑车有骑车的风景。经历不同,体会也就不同。不一样的所见所闻,会触动不一样的所思所想,也会引发不一样的所言所语。不同才是硬道理,古人的求同存异才是真智慧。

几个高高低低,又是几个曲曲折折,“铁门关”到了。在路的正前方,把门的是一尊高大的牌楼,红柱绿顶,两端扬起,像大鹏展翅的双翼。牌楼的正上方,嵌有一方黑色匾额,匾额上刻有“铁门关”三个遒劲的大字,落款是赫赫有名的王震将军。大门紧闭着,游客只能止步。

其实大门内还有很长的路可走,道路伴河而行,两面是高耸的陡壁,峡谷内水草丰茂,绿树成荫,风景十分秀美。记得当年还有不少旅游景点和旅游项目,公主岭即在其中。在公主岭的顶端建有公主亭,有台阶相连。至于公主岭的来历,据说是关于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因为没有资料考证,不好随意附会。路的尽头,是一个水电大坝,坝内是一方平湖。这项水电工程是王震将军主持修建的,水电一直运行至今。历史会述说历史人物,功过是非,自有公论。

正门牌楼的左边,是一栋1994年在原址复建的二层仿古浅黄歇山顶建筑,名曰:将军楼。据说是后人为纪念班超将军的丰功伟绩所建。将军楼一、二层均有环廊,可远眺四周山水。紧邻将军楼的左向,是一径不宽的小路,应该就是修整后的铁门关古道。古道的左面紧靠高山崖壁,右边是孔雀河深涧。左边崖壁上有一些石刻,大都是与铁门关有关联的古人题诗或题记。其中有唐朝著名诗人岑参天宝八年冬题写的《银山碛西馆》: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中最卓越的代表,与高适并称为“高岑”。岑参现存诗三百六十首,代表作即是荡气回肠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入内游览需门票8元,有两人值守兼导游,一老一少,师生相称。老者戴一顶贝雷帽,身板硬朗,说话底气十足。说已经68岁,在此工作了二十余年。老者亲自导游,激情迸射。讲解崖壁题刻时,见游客在拍今人题刻,随即吐槽说,领导若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老百姓会刻在心里的,至于崖壁石刻,还是后人铭记为好。

沿崖壁石刻前行不远,可以望见关楼的黄顶飞檐。1989年,在原铁门关遗址上重建了关楼。关楼的城门是正方形的坚固城墙,一面紧邻深涧,一面连着崖壁高山。城门上方平台中间是正楼,四周是瞭望通道。正楼上建有巍峨的重檐,蔚为壮观。穿过城门,可见保存至今的古道原貌。古道崎岖不平,路面狭窄,不知道现代的四轮大卡车是否能够通行。这条古道,曾经走过了汉代的张骞与班超,也走过了唐朝的玄奘和岑参,还走过了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古道边,河水积着厚冰,灰蒙蒙的山覆着白雪,河还是当年的河,山还是当年的那个山,只是古道上曾经的熙熙攘攘,还有峡谷间回响的声声驼铃,以及深涧中映出的刀光剑影,随孔雀河的流水,穿山越岭,跨越荒原戈壁沙漠,隐入了大地。

关楼正南斜上方的高山上,半山腰有一个石洞,洞口立有一碑,上刻屯兵洞,碑文记载是建于1868年的军事要塞,有射击孔,可直对关楼。探身洞口,黑魆魆的石屋应该可容几十名将士。

由于未建阶梯,又都是原始山体,加上山石风化、积雪,上下屯兵洞还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山脚的起点处,拦有一个警示带,警示带上挂有一个警示牌,上写:严禁翻越,后果自负。虽有警示,但挡不住游客的好奇,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上上下下,一拨又一拨,络绎不绝。看此情景,如若游客出现闪失,不知应该由谁负责。

游览结束,在大门口遇见一个开豪车的游客,见大门紧闭,坐在车里,连声招呼同伴:“走、走、走,有什么看的,都是智商税”,说完调转车头,一脚油门,风一样消失得无影无踪。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