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中国的名山里面,黄山无疑是最出名的一座。二十年前来过一次黄山,是夏天。听说黄山雪景很美,于是这次,于冬日,又爬了一次黄山。
黄山四绝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有人加上第五绝就是雪景。坦率说,我认为景区服务并不太好,当然现在也在改进之中。第一个问题是:门票太贵。记得二十年前门票就已经上百,那时觉得好贵啊,本来是国家也是全民所有的山川,是自然给予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恩赐,中国人游玩自己的山川,居然就被当地人圈了起来收费,还收费不菲。当时就想到苏东坡的《赤壁赋》,暗思如果苏先生看到江上之清风被当地政府圈了起来,打上几个A,然后收取高额门票,不知什么感觉。现在门票接近二百,相比当时反而不算贵了。黄山很大,有好几个景区,所以门票可以玩三天,但坑人的是,这三天你只能从一个地方进去,所以只能三天玩同一个景区,事实上就失去了使用三天的价值。第二个问题:安全警示不到位。像之前曝光的,国庆期间人挤人,是非常危险的,现在实行每天限人数,好多了。但我们冬日去,山上其实有冰,很滑的,景区就没提醒我们穿钉鞋,结果在山下十元一双的钉鞋,硬是在山上以二十五一双的价格出售,而我们必须要买。有聪明人在下山处垃圾筒旁拾游客扔掉的登山杖和钉鞋,其实完全可以,也省去资源的浪费。第三个问题:大巴车服务较差。大巴换乘有几站,最远处离黄山很远,便于游客停车可以理解,但没有指示牌,我们根本不知道,一直开到黄山脚下没法停车又回头。而且,司机很不耐烦,你不说下车他到站也不停,乘客抱怨时,他还振振有词说乘客为什么不提前告诉他。上山时也只送到索道处,其实步行登山应该送到慈光阁的。还有,检票口设在半山腰,也觉得多此一举,因为我们换乘大巴时已经检过票。
除去这些不到位的人为因素,黄山的风景真的好美,确实超过我们游玩过的任何名山。我们从慈光阁开始登山,慈光阁是一个寺庙,寺庙旁有千僧灶,就是两个很大的灶台。这个灶台煮一锅粥,千僧吃有些夸张,上百个和尚吃肯定没问题,不过,我们光看到灶台,却没看到一个和尚,也没看到寺庙。这么大的灶台煮粥,搅拌是个问题,以前看到影视作品中有和尚吊在半空中或者站在灶台上搅拌,看来并不虚假,只有这样才能搅拌开。不过,干这事的和尚是很危险的,估计造成事故的肯定也会有。遁迹空门,从来不是心灵身体自此无拘无束那样浪漫,也是有着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和俗世并无区别,只不过是另一个系统。
逐步往山上走,气温逐渐下降,地上开始有了冰碴,必须有防滑的钉鞋才能够上山。我们到了一个休息区,偶然回望,一个冰雕玉琢的世界赫然呈现在眼前。传说中的黄山雪景!其美瞬间震撼了我们,我们已经说不出话,感觉没有任何词句可以表达我们的感受,可以表达黄山雪景的美。山脚下的树木还是青翠的,这里是半山腰,树木的主干看不到雪,但每个树枝的下面,都衬着一条银光发亮的雪带。千百条雪带,在天地之间就这样静静的聚集在你面前,远比晚上城市中的万家灯火和霓虹灯更让人震撼。随着一阵风来,树枝迎风起舞,漫天雪花纷纷落下,如诗,如画,似幻,似梦。即便没有风,也有游客摇晃树枝,或者用登山杖击打树枝,形成同样的美景。远眺对面山峰,或一大片赭色山石,在冰天雪地中形成暖色背景;或银装素裹的林木枝条点缀其间,在太阳映照下闪闪发光,形成绚烂夺目的五彩。由于山高,气候偏冷,所以这里的雪并不害怕阳光,反而在阳光映照下光影流转,形成流光溢彩明媚动人的光彩世界。特别是当我们站在有雪的林木旁边时,在太阳映照下,雪反射出光环,人奇妙的站在光圈中,宛如光环笼罩下的神仙。雪景下的黄山,说是人间仙境,一点也不过分。
黄山的怪石确实与众不同。根据我们的经验,游览任何一座山脉时,都会有奇石作为风景,实际上石头堆砌在那,是人们凭借自己的想象去命名石头,想象各种画面,从而形成奇石的观感。黄山的石头都很大,呈赭红色,但这种赭红色只有远观才能看出,近看就是普通的石头颜色。黄山深得造化眷顾,我们在其他地方所能看到的山石奇景,这里都能够看到。比如一线天,两侧巨石,中间只留一线,一个人刚好能过,黄山有,就在迎客松边;比如神仙居,就是一块大石遮蔽住路边一块空地,宛如神仙洞府,黄山不但有,还很多。至于像狮像虎,像老人像童子的石头,那就更多了。我们看到一个较奇特的景点,叫蜡烛石,是在黄山常见赭色大石旁,突兀的矗立两块纯白色石头,不高不大,但是笔直,而且颜色明显不一致,犹如两根蜡烛。说蜡烛可以,其实说笔也未尝不可,难得的是,这肯定是不一样的岩石,也许是不同时代的沉积岩,就这样突兀的站在一起,诉说着沧海桑田的变幻,诉说着两个时代的携手。黄山石之奇之美,不仅仅在于石头本身像什么,更在于由于能形成赭色山体,成为绝佳背景,看奇松、看雪景等,都会与众不同,蔚为大观。
沿着登山步道,走到一个鲫鱼背的地方,是一块凸出的大石块,横亘在山崖之上。当然,景区为了安全起见,已经在四周建起了保护铁索。鲫鱼背是天然山石,相对凹凸难走,但站在石头上,远眺周边,就会理解“登黄山天下无山”这句话的意思了。远处,云海滚滚,阳光掩映其中,镀成金色光边,偶尔阳光会从云彩间隙中直射出来,金光灿灿夺人眼目,旋又掩入云中,给人留下无穷的回味和想象,这就是黄山的云海。近看,满山都是绿色植物,而植物又被白雪包裹,冰冷雪色世界中勃发绿色生机,就这样突兀呈现在眼前。再往下看,云雾缭绕中,隐然有绿色树木或隐或现,那是山脚下的植被,没有雪,就是一片生机盎然。冬日黄山,一天四季。再往上看,远处高耸入云的山峰,在云端忽隐忽现,仙山云海,此之谓也。如许仙山,说山上有仙人,我绝对相信。
黄山的奇松,很多人都只知道迎客松和送客松。原来的送客松已死,后来景区又重新选定了一棵松树作为送客松。迎客松的形象,早已深入中国人的脑海,很多假山盆景或书画作品中都有迎客松的形象。迎客松其实是因为日照的原因,对着道路的一侧枝繁叶茂,另一侧则枝干短小,形成伸手迎客的姿态。所以,黄山上迎客的松树其实远不止这一棵,只不过这一棵机缘巧合,得以命名而已。这就是命,历史上才智卓绝之士比比皆是,只是能机缘巧合一展宏才的寥寥无几。送客松肯定也是如此,所以一棵死了以后,才会又选定另一棵。我相信,无论是迎客松还是送客松,再选肯定还会有。我们走到半山寺上面一点的一个平台上,一边眺望天都峰,高耸入云险峻异常,一边看到松树奇景,更是震撼。这里看到的风景真是奇怪,整座山就是一堆堆光秃秃的石头,各式各样,每个石头上都长着一棵松树,其他什么都没有,松树更是奇形怪状,多姿多彩。这哪是真实的山,完全就是人造的盆景园,而且比我们看过的任何盆景园都大,都美,都壮观。自然的伟力,真不是人能够想象的,这里才是真正的奇松怪石,是黄山的精绝处。
黄山的温泉,我们没时间去泡。由于是冬天,天都峰和莲花峰等可能因为更高更滑,不安全,所以封闭了,我们也没去成。不过,能看到黄山的冬日雪景,看到奇松怪石云海,不管多累都值得。
黄山,黄帝之山,群山之王,名不虚传。
(原创首发)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