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里的守望(散文)

苏景铄 2月前 114

病房里,弥漫着消毒水味,我静静地坐在婆婆床边,目光紧锁她苍白的脸。窗外的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几缕细碎的光影,可病房里的空气,沉闷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此刻的守望,漫长又煎熬,让我不禁回想起前段时间的一些事来。

婆婆被脑梗、高血压等病纠缠多年,每年都要在医院调养一段时间,这已经成了我们生活里无奈却又熟悉的节奏。但这次,她的腿突然发软,病情加重,让我们原本揪着的心,提到嗓子眼。

前天,阳光一如既往温柔地倾洒在大地上,周遭的一切都如往常那般宁静祥和,可电话里婆婆虚弱的声音,瞬间打破了这份平静。“儿子,我这双腿绵软得厉害,没有一点力气,你带着我去镇上医院输几瓶液吧!”那声音虚弱而无助,像一记重锤,狠狠地敲击在爱人心上。爱人初八已经上班了,听到婆婆的求助,心急如焚,赶忙给我打电话,让我带婆婆去医院看病。听到爱人焦急的声音,我二话没说,风驰电掣般驾车往老家赶去。一路上,车窗外的景色像幻影般飞速掠过,可我的心早已飘到了婆婆身边,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她走路一瘸一拐,遭受病痛折磨的模样。

抵达镇上医院后,医生耐心地听完婆婆描述症状,有点无奈地说:“你们早上来得有点晚,做磁共振要八点多来做,做晚了结果不能及时出来。根据老人现在的症状,建议你们还是去县上医院做个全面检查更为妥当。那里设备更齐全,检查结果会更准确,对判断病情更有帮助。”医生的话很有道理,却让我心头一紧,我意识到,婆婆的病情或许比我想象的更为严重。

看了看时间,已经十点多了,已经过了最佳的体检时间,况且,去县医院有六七十里路,即使赶到县上医院,医生也下班了,只有明天带着婆婆去做检查。婆婆身体虚弱,我决定先把她送回家,让她在家好好休息一下。

我娘家离婆婆家不过三四里路,我将婆婆安顿好,和女儿去看望父母。一进家门,熟悉的气息扑面而来,母亲听到声响,立刻起身走了出来。她看见我和女儿,赶紧问我们吃饭了没?“刚和婆婆在镇上吃过了,明天准备带她去县医院去看病。”母亲一听很吃惊,拉着我的手忙问怎么回事,我随后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给母亲说了。

母亲轻轻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担忧,拉着我坐在椅子上,倒了一杯热水递到我手中:“先喝口水暖暖身子。”又转身去了隔壁房间,给我们端来一大盘糖果和各种糕点,随后又从柜子里拿出一盒柿饼,递到我手里:“赶紧吃,这是你哥单位发的,比外面卖的好吃。”我拿起一个尝了一口,一股甜蜜的味道涌上心头。

夜晚,窗外寒风呼啸,将窗户吹得“噼啪”作响,后窗缝隙不时钻进丝丝寒意。我躺在母亲床上,在手机上和社长聊得正欢。社长幽默的话语引得我大笑不止,连胳膊露在了外面也全然不知。母亲动作轻柔地拿起被子,小心翼翼为我盖好,还将被子边角掖得严严实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爱意,生怕我着凉。

那一刻,记忆如潮水般汹涌袭来,小时候的我,尤其是秋冬季节,只要稍有动静,母亲便会在第一时间为我盖好被子。这熟悉的动作,这细微的关怀,如同一股暖流,瞬间在我心里流淌,让我在这个寒夜,感受到久违的暖意,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被母爱紧紧包裹的时光。

我转过头,微笑地看着母亲,母亲也满眼慈爱地看着我,轻声与我聊起过去的故事。

她讲起了三老舅,在爱情遭受诸多坎坷,导致儿子被送人,抱养的闺女又因婚姻不顺割腕自杀,导致家破人亡,令人扼腕叹息。又讲起了姥姥姥爷,他们在艰苦的岁月里,靠着勤劳的双手和坚定的信念,从河南一路逃荒至陕西,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终于熬出头来,把孩子们一个个拉扯长大。

那些我从未听闻的往事,在母亲娓娓讲述中徐徐展开,每一个故事都充满了生活的酸甜苦辣。昏黄的灯光下,母亲的声音有些沙哑,却又满含温情,像一首轻柔的摇篮曲,我静静地聆听着,感受着老舅一家的坎坷命运。那些过去的人和事,仿佛在这一刻与我们紧紧相连,让我愈发感受到亲情的可贵。

第二日一大早,天边刚泛起鱼肚白,我便匆匆赶回,带着婆婆前往县医院。冬日的清晨,寒风凛冽,像刀子般割在脸上,我将车里的暖风打开,车里瞬间如春天般温暖。一路上,婆婆望着路边掠过的树影和车辆,偶尔轻轻咳嗽几声,但每一声都揪着我的心。

医院里,人来人往,喧嚣嘈杂,我们直接上了住院部十楼,找到上次的给婆婆看病的医生,那个医生正忙着给其他患者诊断病情。

等了好久,终于轮到我们,我赶紧扶着婆婆走上前,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询问了婆婆的症状,然后说需要住院观察治疗。随后他开了一沓单子,让我们去做检查。

拿着检查单,我带着婆婆穿梭在各个科室之间,每到一处,都要排着长长的队伍,等待的过程漫长而煎熬。大厅的长椅上坐了好多病人,医院嘈杂的人声、脚步声和推车的轱辘声交织在一起,让本就焦虑的我更加心烦意乱。

排队等候之际,我偶遇一位同事。她热情地给我建议:“先去验血吧,接着做心电图,最后做B超。B超排队的人最多,这样能节省些时间。”我向她道谢,随后按照她的建议,带着婆婆先去采血。婆婆坐在采血椅上,脸色苍白,眉头拧成一个深深的“川”字,她的手微微颤抖着,我轻轻握住,轻声安慰道:“妈,别害怕,很快就好。”看着护士熟练地扎针、抽取血液,鲜红的血液顺着管子缓缓流入试管,我在紧紧握住婆婆的手,仿佛这样便就能分担她的不适,我能感受到她的手微微的颤抖,那一刻,我多希望病痛能快点好起来。

接着是验尿,我拿着试管,小心翼翼地搀扶着婆婆,她的脚步有些蹒跚,每一步都走得很吃力。

到了卫生间门口,我耐心地等在外面,不一会儿,婆婆手里拿着尿杯出来了,表情尴尬,我轻声安慰她:“妈,没事的,你的病快很快就会好起来的。”那一刻,我心中没有丝毫嫌弃,一心想着快点检查完,弄清病情。

还好,做心电图的人不太多,婆婆很快就检查完了。B超那边,女儿也在那儿排队等候,她眼睛一眨不咋地盯着上面的字幕,唯恐叫过号。

当叫到我们的号时,女儿赶紧向我跑来,“妈妈,叫到我们的号了,赶紧进去吧!”女儿焦急地催促着。

我赶紧扶着婆婆去了检查室,脑海里像放电影一般,不断闪过各种可怕的念头。我害怕听到最坏的消息,害怕婆婆的病情无法控制;可又渴望快点知晓结果,好让婆婆能尽快得到救治。

终于,检查结果出来了,我赶忙拿去给医生看,医生仔细看了看对我说,是脑梗引发的半身不遂和局部麻木,要住院进行治疗。

我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去办理住院手续。交完两千块钱押金后,我拿着各种单据,带着婆婆来到病房。病房里弥漫着一股沉闷的气息,偶尔传来的仪器滴答声,更添几分紧张与不安。我帮婆婆整理好床铺,调整好枕头的高度,让她能躺得舒服些。

下午一点五十,我们又去一楼做了磁共振,进入检查室,我按照医生的指示,帮婆婆脱去外套棉袄,拿去钥匙之类的金属类物品,将她扶到检查床上躺好,我才退出检查室,在外面默默等候,祈祷一切安好。

我在椅子上坐了一会,又起身在走廊里来回轻轻走。终于,检查室大门被打开,婆婆从里面走了出来。我赶忙走上前,给婆婆穿好衣服,扣好纽扣,整理妥当,然后扶着她坐上电梯去了十楼病房。婆婆躺在病床上,眼睛微闭。显然,折腾大半天,她也有点困乏。

我不敢歇息,赶忙返回二楼,取了B超检查结果单子,磁共振检查结果下午五点才能出来。

当我将B超结果单放到医生办公桌上,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嗓子也因为不断地询问和交流变得沙哑。但一看到病床上略显憔悴的婆婆,她闭着眼睛,眉头依旧微微皱着,我强打起精神,不敢有丝毫懈怠。

女儿也懂事地在一旁帮忙,小小的身影在病房里忙碌穿梭,一会儿去帮我取药,一会儿陪我去楼下给婆婆买饭,还不时安慰我:“妈妈,别太累了,我会帮你的。”她提着饭盒,那认真的眼神和努力的样子,让我倍感欣慰,也让我在这艰难的时刻,多了一份温暖与力量。看着婆婆吃完饭,女儿肚子也咕咕叫了,安顿好婆婆,我带着女儿,去外面简单吃了一碗米线,又赶紧匆匆返回。

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医生开始给婆婆挂吊瓶,我和女儿陪护在床前,耐心地等待着。晚上八点多,病房里渐渐安静下来。我坐在婆婆床边,看着她渐渐入睡,呼吸渐渐平稳,脸上的痛苦也稍有缓解。我轻轻为她掖了掖被子,紧张的心情逐渐缓和下来。

看着趴在婆婆病床边昏昏入睡的女儿,我心疼地将她揽入怀中。这一天,仿佛经历了一场漫长的战斗,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而我深知,接下来还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婆婆后续的治疗、康复都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此刻,看着婆婆酣然入梦,我在心底默默告诉自己,无论多么艰难,我都会陪伴她。因为家是充满爱与责任交织的港湾,即使未来的路充满荆棘,只要我们一家人团结在一起,不离不弃,相亲相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