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的文章,堆积起来,一定可以超越喜马拉雅山的高度。写文章的作者,全部加起来,一定可以超过所有的蚂蚁。写作者不仅多如牛毛,作品也多如尘埃。在如此众多的作者里面,要想突破自己,独树一帜而且光彩夺目,非得经历千万次的锤炼不可。有人说,写作者是追梦人。但梦醒时分,一定有很多人被泪水浸透,也一定有很多人的心都已经碎了。
文学梦的终极目标是返璞归真。这个真不仅是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最重要的是忠实于自己的心。纯真的心经历了无数次的风风雨雨,一定会千疮百孔,伤痕累累,但这颗心依然是赤子之心,依然保持着天真无邪,依然保持着青春的热情,依然保持着慈悲情怀。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任何一种追求,都必须经历奋斗,奋斗就必然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是时间,是岁月,是精力,是青春,是生命。
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也曾经很多次的问自己: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无意义,有人说是过客,有人说是经历,有人说是体验。冥冥之中是存在命运的。年少时非常轻狂,可能不相信命运。经历了岁月的各种磨折之后,我相信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操纵着命运。
读书人的命运在这片土地上丝毫不值得乐观。古往今来,中国历史上各种形式各种名目的“焚书坑儒”的事件屡见不鲜,一个麻木自私而且愚昧落后的民族早已经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文坛恰如江湖,如何在沙漠中找到甘泉,如何在死亡谷地攀登巅峰,一直是小小蚂蚁一般地文人们的命运密码。有人写了一辈子可能未必能够留下一篇文章,有人花费了半生精力可能所有的文章都不能发表,有人写出的文章恰如珍珠一般珍贵可能被一声令下毁之一炬,有人因为一首诗或者一句话有可能火灭九族。但是文人好像雨后春笋,文人又恰如野火烧不尽的野草,杀是杀不绝的,灭是灭不了的。正如有一句话所说,你可以把公鸡杀掉,不让它呐喊,但你永远阻挡不了黎明的到来。我们有时候读历史,常常有一种感觉,英雄创造了历史。其实完全是一种误读。历史是一团被政治家任意揉捏的泥巴,要想读懂历史,必须看清写作者的血和泪。
年轻的时候,由于环境的影响,自以为作家是一种伟大而且受人尊重的职业。长大后才明白,作家也不是有点才华有点天赋就可以追求到的。那些光环闪耀的文人,大都在官场得心应手。民间草根文人,成名者就像小麦地里突然冒出来一根高粱或者玉米,不仅稀少,而且昙花一现,不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且自生自灭,大都好景不长就灰飞烟灭,混入滚滚红尘,再也难以寻觅了。
作者总想表达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观点,总想把自己的一腔热血奉献给自己所爱的这片土地,献给自己所爱的人。因为真诚,就免不了有所恨。又因为自己人微言轻,微不足道,而且邪恶势力总是强大并且抱团,根深蒂固而且残忍无情,很多文人往往至死也不明白究竟是谁杀死了他们。被焚书坑儒的那些作者那些儒生明白是谁杀死了他们吗?两千多年来被冤狱治死的那些知识分子明白是谁害死了他们吗?文人的命运在政治家眼里,连蝼蚁也不如!
但文人就是如野草,如春笋,就是挖不掉根,恰如这片土地上的血总是热的,泪水总是咸的!文人的热血和风骨是源源不断地推动着文明的巨轮。尽管缓慢,尽管柔弱,却依然坚定不移,依然百折不挠,依然矢志不渝,依然前赴后继!
历史上有很多嘲讽贬低文人的故事,当今更加肆无忌惮,因为文人大都非常柔弱,最主要的是始终有一颗柔软之心。
事实上,无论是小说中的范进还是孔乙己,一如现实中的曹雪芹或者蒲松龄,他们必定因为自己的生存环境,才导致他们在人生道路上遭遇无数的不幸或者悲剧,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始终散放着文人的光芒,他们渴望用爱温暖世界,用爱滋润人间。
套用艾青的一句话用在这里就是:为什么文人眼里常常饱含泪水?因为真正的文人对这片土地爱得更加深沉!
文学不仅需要天赋,不仅依靠才华,最重要的还需要热血和汗水,关键是作品写出来之后能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能不能幸运地千古流传?事实上,真金也害怕火炼,宝藏也常常被埋在地下。尘埃虽然一钱不值,但尘埃常常站立在宝藏的上面。
年轻的时候选择文学是一种激情,中年之后依然选择文学就是一种坚守。坚守需要耐力,需要恒心,需要坚韧不拔的精神,需要持之以恒的奋斗。
有人说,精品文章是打造出来的。如何打造?就需要深厚的功夫。我认为,文章是磨砺出来的,是泪水浸泡的荷花,是雪后盛开的桃花,是血泪凝成的珍珠,是青春和生命孕育的爱心。不正视苦难的作品是肤浅的,不解读悲剧根源的作品是浅薄的,歌颂赞美强贼的作品是有毒的。而爱心满满慈悲情怀的作品则是带血的,是充满泪水的。
莫要轻易给文人过早地下结论,也莫要自以为是地去嘲笑文人的愚拙和质朴,至少他们在文明的道路上,洒下过真情的眼泪,有过追梦的激情,写下过发自肺腑的文字,或者曾经在黑暗的漫漫长夜点燃了一粒火种,曾经为唤醒那些沉睡的人们高声呐喊?而那些自私自利自得其乐自以为是奸诈圆滑的人们啊,你们在文明的进程中却毫无作为、而且毫无价值!
一篇作品的诞生,不仅需要一个优秀的作者,而且需要经历破茧成蝶和凤凰涅槃的痛苦。只有才华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很多很多的环境条件和机遇。记得当代女作家蒋方舟曾经说过,这个世界对小有才华的人是残酷的,他们其实两边都不讨好,因为一方面他已经小有才华了,所以他接受不了现实的生活,总是认为现实的生活里,自己浪费了太多,自己还有更好的值得去实践。原因就是因为当别人还看不到月亮的时候,欣赏不到月亮美的时候,他已经看到了那个月亮的一点点光芒。这时候的他会觉得现实太难以忍受了,所以他总是不甘于现实,他想着要向月亮的方向去,但是他的才华他所拥有的一切,却不足以支撑他能够到达月亮。所以到头来,他两边都不沾,他没有办法去享受生活之中的乐趣,但是他永远也够不到他心中的那个艺术理想!”这可能是对很多追求文学梦的底层作者的高度概括。换一句话来讲,就是,九十九步的努力和第一步的开始一样无奈,而且结局令人惋惜。作为文学梦中的作者,谁又能摆脱人性的弱点,而且非常恰当地停止不必要的努力、追求和奋斗!文明总觉得成功近在咫尺,桂冠和花环就在文明的头顶,唾手可得!
一次次地期盼渴望,一次次地失望跌入低谷;一次次重新振作,一次次地坚守执着,熬到最后,青春远去,生命枯竭,半生潦倒,一事无成,不仅没有达到自己追求的高度,而且被无数愚蠢不如自己的人耻笑!
尽管前边很多人已经赴汤蹈火,尽管前边的人已经跌入深渊,但文人依然如春笋、如野草,前赴后继,层出不穷!
他们忍受着寂寞,忍受着孤独,不停地写着,不停地追着自己的梦。在古老而神秘的文学海洋里,他们都渴望乘风破浪,称为大鱼!
想着古往今来的文人,看着自己周围的草根文人,审视着我自己的内心,我既为自己的追求叹息,也为自己这样的作者感慨。整日里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东西究竟能够引起多少共鸣?尽管三年得两句,却是难得一人心?尽管文心至元雕金龙,却是鲤鱼难以跳龙门!
想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样几句关于写作的感悟:
古来文章百炼金,
而今泼墨多沉吟。
搜肠刮肚千万遍,
只求柔情润君心。
尽管伤痕累累,依然无怨无悔;尽管柔软至极,却是坚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