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城

楚泽渊 2月前 146

很早就听过“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句诗,从此头脑中就有了徽州这个地方。当时觉得这句诗真好,一生的痴绝,一生的期盼就是到徽州一游,到了徽州,得偿所愿,就无需再做梦了。也就是说,徽州,就是作者梦中最美最理想的所在。后来看到汤显祖的全诗,才知道根本不是这回事,汤先生是说,徽州是一个充满铜臭的地方,我的痴绝就是我的清高,绝不与铜臭沾边,所以我做梦都梦不到徽州,更不要说去了。当然,徽州文旅把这句诗当做口号,肯定不是借用诗句原意,而是给人以美好的想象,就像我理解的意思那样。

到了徽州,肯定要游览徽州古城。游览过太多的古城古镇,早已不抱什么期待,也就打个卡吧。然而,到了古城门口,看到那一圈厚厚的城墙,还是震撼了。西安也有举世闻名的古城,但因为是收费景点,所以设置了栏杆,规划了游览线路,事实上也制约了古城游览的体验,感受不到穿城而过的震撼,只是在城墙上远眺。而这里,不收费,没任何遮拦,就是一座雄伟的古城矗立在面前,门口旌旗招展,城门上方“徽州府”三个大字,让人完全置身于千百年前的古徽州,瞬间有了穿越和梦幻的感觉。

走进城门,是瓮城,里面是第二道城门,右边是谯楼,左边是徽州府衙。中国的官府,理论上是保护百姓的,但往往都是建在城市最安全最不易攻击的地方,事实上是百姓保护官府。这也难怪,蛇无头不行,真正打起仗来,官府的长官就是一个地方军民的主心骨,当然要保护好,像夏侯渊那样亲自到门口修鹿柴被杀因而大败的笑话当然不能再有。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我还是赞成官府修在城门口,因为这样平时显得官府为百姓守门,也是服务百姓的体现;战时更是主官战斗意志的体现,衙门就在战争最前沿,全城上下还不齐心协力共抗强敌?记得上学时听老师讲过,美国州政府中,州长的位置最靠近门口,最方便接待群众,这样体现了美国社会中州长就是服务的理念,不知是真是假,但徽州府衙这样的设计,却是让我真实感到了古代徽州官吏的亲民和百姓的幸福。府衙门口的广场上,还演出了一幕徽州男女结婚的场景,女孩进入男方家门时,首先要跨过火盆,寓意以后的生活红红火火,但我总觉得这似乎是过去女孩烧断和自己原来家庭联系的风俗遗留,要不然为什么男孩不跨?要红红火火不是两个人吗?过去很多地方有这种习俗,比如让女孩转圈圈什么的,寓意让女孩转晕了,从而不认识回家的路,其实就是隔断和原生家庭的联系。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在徽州每个环节都拜三次,应该有三跪九叩传统的遗传。夫妻对拜完成后,主持人还各截取两人的头发,放在一起打个结,让女孩保存好,终于知道结发夫妻的来处了。看到此景,我突然异想天开,要是女孩像一些文艺作品中那样会巫术,可以利用头发下个蛊什么的,那敢情就不会再有出轨、家暴等婚姻生活中的不和谐状况了?不过,那样也许会家庭和睦,也许“耙耳朵”就更多了。

穿过谯楼,是徽州文化博物馆,排队的人太多了,我们没进去,遗憾。站在谯楼上,看到城外大路的车水马龙,再看看城内房屋的栉节鳞比,似乎有了站在两个世界结合处的感觉。古城里面,因为有城墙的限制,就这么大,所以虽然也是人流如织,但道路、房屋的高度和宽度都是有限制的;而城外的高楼大厦、宽广的马路、穿梭不停的汽车,就是和古城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通俗来说,一个是古代,一个是现代,我们就是站在两个时代的结合部,颇有点脚下踩着时空穿梭工具的感觉。当然,如果古城里面游客能够全换成古装,那就更有感觉了。

穿过瓮城城门,终于进入古城。一进门正中是一个牌坊,不是简单的一道,而是修成了长方形,像一个小亭子。牌坊的主人公叫许国,曾任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保,似乎和纳兰明珠的官职有点像,是宰相无疑了。像这样呈长方形八角的牌坊,还是第一次见到,不知道背后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牌坊后面就是街区,自然是土特产、奶茶、茶叶什么的,我们略看了看。古镇古城往往商业化很浓,已经失去了古韵,不过徽州这条街,原本就是商业繁华之所,再多的商业化倒也不失旧意。再往前走,居然看到了陶行知纪念馆。陶行知,民国著名教育家,名字是自己取的,寓意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学说的践行者。中华民国,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那时候是乱世,到处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但乱世也意味着思想控制减弱,所以那时候也是中国近代的一次重要的思想启蒙运动和学术大爆发,大师林立,足可与先秦相媲美。民国时期的教育,虽然经常被战火打断,但由于有蔡元培、陶行知等大家主导,有灿若星辰的学术大腕参与,还是为国家培养了诸多人才。蔡先生主导大学教育,而陶先生主导中小学基础教育,我曾经看过陶先生编写的民国时代小学启蒙教材,都是小孩普通生活场景的描述,读来亲切、温馨而又隽永,像什么“妈妈在凳上织毛衣,小猫在凳边玩毛线球”之类,比现在的小学课本不知强了多少倍。陶先生还倡导学以致用,也就是知行合一,学习过程中要加强社会实践,这些优秀的作风,到后来不是被误导就是流于形式了。看到陶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话,我深深的震撼和沉默了。教育,如果沦为金钱的奴隶,还能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当我们奉行教育产业化时,我们的大学就再也出不了大师,而只能建大楼了。坦率说,我们现代的教育环境比起陶先生那时候,不知道强了多少倍,可为什么民国能出大师,而我们只能建大楼?钱学森之问,永远值得我们警醒。

作为徽州古城相关的景点,我们还去了棠樾牌坊群。棠樾是一个村的名字,村里一个姓鲍的人家,一家七个牌坊,整齐划一的建在一起,真是满门忠孝节义了。有村民不停地向我们兜售讲解,说七个牌坊八个故事,我们因为时间关系没有细听,但我就在想,杨家将的故事耳熟能详人尽皆知,但虚构的成分太多,这个鲍家能有这么多故事,为什么就没能搬上影视戏曲?其实,当地政府完全可以做这样的尝试,也是对家乡文化的推广。看到牌坊,我是没有好印象的,大概是受余秋雨《文化苦旅》的影响,觉得牌坊就是对古时候女子的压榨,所谓贞节就是对丧偶女子人性的践踏。这里的七个牌坊,就有两个是对婆媳二人贞洁的旌表。不过,当我看完七个牌坊时,却有了不同的感受。牌坊,说到底只是旌表,就像我们的奖惩制度,制度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关键是评价的标准体系。牌坊警示社会劝人向善并不错,关键什么是“善”,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标准。我们确实不赞同古时候的贞洁观,但没必要反对牌坊制度。像鲍家,一家七牌坊,肯定是积善有福的人家,在忠孝节义各方面都可以做村里的表率,这种荣宠自然会在村里形成向善的示范效应。

徽州古城的第二个相关景点是呈坎八卦村。看过介绍,这里是中国风水第一村,整个村子沿八卦设计,于是,我脑中的呈坎村就是中央是广场,然后向外辐射出六道居住区,四面八方,长短不一,形成八卦的爻,最终巧妙设计成八个卦象。真正到了村子,才知压根不是那回事,那样太过人为设计了,也没法发展扩大。这里的八卦村,其实是村子中央有一条小河穿过,小河呈S型,像阴阳圆圈中间的分割线;所谓的八卦,是指村子周边的八座山,就是说,整个村子都只是八卦图形中间的圆圈。所以,估计只有航拍,才能看出八卦图形,我们只在地面游览呈坎村,是压根看不出八卦来的。景区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新建的一些建筑,主要介绍周易及八卦文化。八卦村嘛,自然少不了算卦的店铺,卦盘是一个大圆盘,上面有指针,算一次卦就是摇一下指针,男顺时针女逆时针,等指针停下的地方就是你的卦象。有一家店铺居然还有自助算卦机,实际上也是卦盘,扫码以后,手伸进去当做指针,然后圆盘(就是卦盘)转动,停下后手指向的地方就是卦象。我一直认为,算卦、算命这些东西,可以作为一种游戏,也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或警醒,但如果真的信奉,真的将解卦人的话当做圭臬,那就成执念了。人的命运,永远在自己手中,如果行善自然会有福报,自会逆天改命。景区还修建了一个八卦台,一排八个门,分属八个卦象,你随意选一个门进去,那是上边三爻;出来时再随意选一个门,那是下面三爻,从而组成你的卦象,可以自行到八卦馆看内容。八卦台上地面是八卦型状,站在台上可以远眺整个村庄。我倒觉得有点像古代军阵的点将台。在八卦台前广场,我们还看到了一场表演,应该是流传在当地的傩戏。有一个穿着深蓝色官袍的大花脸,应该就是傩或者年之类的怪兽,其它一帮人都在和他对打,他还爬到桌椅最高处耀武扬威;另一帮人中,有五个身穿兵勇类服装的年青人,背后居然是蜈蚣、蝎子等五种毒物,应该表达的是村民挑选出来和怪物对抗的主力军;还有两个,一男一女,穿着普通村民衣服,挑着花篮,拿着农叉,在打斗圈外围,应该表达的是普通百姓的农耕生活,不时也参与下和怪物的作战。旁边还不时有人扔进鞭炮,自然是为了吓跑怪物。虽说都是普通村民表演的,但我还是依稀看到了古代战舞的影子,看到了南方流传的傩舞文化。表演完毕,一行人敲锣打鼓的列队向村中走去,这时候,无论什么傩之类的怪兽,都与普通村民和谐相处,共享太平。农村庙会中都有巡场一圈的习俗,这些人想必也肯定要在村中走一圈,这是村民不可多得的娱乐活动,是农村的年味,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

呈坎景区的第二部分就是真正的八卦村了,其实就是一个古村落。毕竟是村子,虽然也有商业开发,但并没有古镇那样基本都是商店,还是有很多村民在悠闲的晒太阳、打牌。这个村子,据说东汉时期就有了,由于位置比较偏,没有经过什么战火,古建筑保留了很多。最大的一次损害,是来自于太平天国,一条街都烧光了,所幸洪秀全惊奇的发现村子里有位医生曾经救过自己的命,于是紧急叫停,保住了其余街道。我们走进村子,村口是晒秋广场,广场边上就是祠堂,应该是村民开会议事的地方。祠堂边一排建筑,都没有人居住,现在空着,当年应该是小学等公益性建筑。这些都是典型的徽派建筑,进门就是天井,呈长方形,不大,导致采光并不太好。天井靠门地方有两间房屋,一般是卧室;天井过去是正屋,正屋背后还有个小楼梯,可以通向二楼。二楼一般是女孩闺房,所以连楼梯都很隐蔽。徽州人信奉水就是财,财不外流,所以雨水也不外流,都通过天井流入家里,而天井若大,大雨时又会带来现实的困难,所以就牺牲采光了。天井周围一圈,都是精心雕刻的木雕,非常漂亮,有动物、人物等,栩栩如生。我们在这排屋子中还发现了一个轿子,应该是官轿,顶上有龙凤,轿身一圈还有八仙图案。浙江省博物馆有一件国宝,叫万工轿,即一顶花费一万工时制成的轿子,这儿的轿子当然没那么繁复,但仅仅看这些木雕图案,就知道不是十天八天能完成的。中国古代工匠,大可修建长城陵寝,小可雕琢玉痕木纹,其聪明才思真令人叹服。村子里面也有大大小小的祠堂,应该是各家私产,而村口的想必是公共祠堂。最大的一家祠堂,有好几进,还有各种祠堂的规定,包括救济乡民什么的。这就是古训,也就是家风传承。在这里,我明白了中国祠堂对百姓的重要性。祠堂,既有象征意义,意味着自己的根,自己的血亲,自己的来处;又有现实意义——中国的农村,一村一姓,原本就是一家人,宗祠就是把一家人都聚到一起,然后会讨论一些现实的问题,比如谁家有困难孩子读不了书成人治不了病什么的,然后大家一起捐助这个困难家庭,共渡难关。在中国南方祠堂文化盛行的地方,不少人孩童时都受过祠堂的恩惠,所以内心深处都有家乡的祠堂情结,长大了有能力了,就会反哺家乡的祠堂,惠及同宗的其他困难孩子。就这样,中国人通过祠堂,一代代将自己的血脉亲情传至后辈。

八卦村,虽然没有看到八卦,但看到了古屋古桥古祠堂等,加上棠樾的古牌坊,我们能够深刻的感受到了徽派文化,不虚此行。徽州古城的整体游览,确实圆了我一个痴绝的梦,从此无梦到徽州。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