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为孩子守护一片自由的天空(散文)

陆遥之 18小时前 12

闲暇去河边散步遛小狗。暮春时节,树木焕然一新,清亮亮的新叶在风中摇曳,河边的堤岸又绿了,其间一簇簇的三叶草象一个个小笑脸,欣欣然迎着天空和所有看向它的人们。河水清清,靠岸边浅水的地方有细细密密的小鱼苗群,有小孩子拿着网兜在捞,后面亦步亦趋的家长拎着小桶;有灰色的小鸟飞来,扑棱着翅膀悬停在近水面啄食,一只两只三只,美食怡情,看它们争相翻飞的姿态,都知鸟儿的快乐。四周弥漫的都是生机勃勃的气息,小狗儿碰到了伴儿,互相追逐着撒腿向远处跑去又跑回,嘴巴上扬,眼睛发亮,小尾巴骄傲地举着摇来晃去。连我们家十五岁的豆豆小泰迪,都瞬间挺直了胸背焕发出精气神,和看入眼的小狗跳来跳去打闹。一方小天地,目之所及,万物皆自然。

过了桥,一个年轻的妈妈坐在石凳上举着手机,对着自己的小孩在拍。小男孩试着踏上了青草地,小心地走到一棵树边,蹲了下来,回头兴奋地叫:“妈妈妈妈,我看到一群蚂蚁在搬东西!”然后小男孩跑回妈妈身边,拿上饼干又兴冲冲跑回去。才跑几步,只听妈妈叫:“站住,再跑就摔跤了,蚂蚁有什么好看的!来,宝贝,转过来,对着手机跟妈妈说,周末,你最喜欢做什么?”小孩在妈妈的吆喝声里猛地刹住了脚步,小手里捏着小饼干,没有转身,顿了一会才说:“我喜欢看书、画画、下棋,还喜欢学英语,”声音平静得不像个孩子。妈妈低头欣赏着手机,一阵夸赞,说要把视频发到家庭群,发给家长群。孩子一直没有转身,眼巴巴看着几步之外的树,树下有一队正搬东西的蚂蚁。

可巧的是,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在女儿孩童时和她一起看蚂蚁搬饼干的场景。女儿怕惊扰了那支在石头旁的草地里发现的蚂蚁队伍,把小饼干掰成很小的块,用小小的手轻轻放在离队伍一拇指宽的地方。不一会儿,一只小小的、颜色稍浅的小蚂蚁离开队伍发现了这块比它自己大很多倍的美味,它四处绕着饼干嗅了一圈,试着拖了拖,又钻到饼干下面动了动,然后爬回队伍。不一会,几只大一点、黑一些的蚂蚁随着小蚂蚁来到饼干前,剩下的蚂蚁队伍依然井然有序地运转忙碌着。这个蚂蚁小分队围着饼干分工合作,有在前面拖的、有在两侧扛的,还有在后面推的,跌跌撞撞,小分队硬是把饼干运进了蚂蚁大部队。

这下加入的蚂蚁多了起来,主力还是那几只,但队伍里沿途的蚂蚁都会相帮助力,饼干很快运到了洞口。洞口太小,饼干太大。蚂蚁们把这饼干块硬是腾挪倒转了多个角度,有另外的蚂蚁嘴和四肢并用稍扩了洞口,眼见着一块饼干一点点消失在了洞口。女儿抬起被太阳烤得红红的小脸满是欢喜,我直起蹲得酸麻的双腿差点发了黑晕。这意外的遇见和观赏真让心满意足,我们手拉手开心地回家,一人一杯水咕嘟咕嘟喝个够,真是畅快!家人问起做什么去了,女儿清脆快乐地回答:看蚂蚁搬饼干去啦!奶奶和爸爸面面相觑,这也能看一下午!

有天午后小憩,扭着工作了一上午发酸的脖颈和腰,晒着明艳的太阳小走几步。迎面碰到三个背着书包的小孩,只听其中一个大点儿的孩子在说,放假有什么好的,每天照样要早起,赶补习班,然后还要上兴趣班,回家得赶紧做假期作业,然后背古诗词,还要练英语,总算啥都干完了,还是不能闲着,闲着你不能玩手机,不能看电视,那能干点啥,得看书......我不禁回头,不过是三、四年级的男孩子,正当生龙活虎得空四处撒野的年纪。

玩儿,想尽一切办法地玩儿,本是孩子的天性。我小时生活在山村,我有一个千金不换、快乐无忧、自由自在的童年,它让我在宛如白纸的懵懂时期感受到了阳光与快乐、善良与和谐、追求与创造、勤劳与收获、高山与低谷、温暖与风雪,在我往后的人生如此珍贵。虽是平常人过平凡的生活,成年后也有过“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的窘迫、愤懑和无力,每每自省,回归简单真诚的本心,所谓的坎似乎也就化解而过,云淡风轻。

孩子的活力、天真、赤诚就如朝阳雨露,让这个世界充满了生机和希望。如果孩子们除了学习、手机、平板、电脑、电视,不再有恣意玩耍的时间和动力,少年老成,代复一代,这个世界将多么灰暗无光、黯淡无趣,叫人沮丧。偶尔在河边看到有半大的孩子独自抬着鱼竿钓鱼,看他安静而专注的模样,我会莫名心生感动。小区有个孩子常会带着他的宠物鸭四处溜达,拿个小网兜树上网蝗虫、水里捞小鱼给他那寸步不离的鸭鸭吃,还细声细语地跟鸭鸭说话,也会让我发自内心地感到欣喜。

女儿上小学的时候,同学都是周边小区的住户。每学期期末考完或是家长会开完,那时我一下班回家一推门,家里总是聚着孩子的同学,一双双水灵灵的眼睛抬头相望,有礼貌地问候一声阿姨好,接着玩他们的。女儿总是把她的玩具、布偶、手工、收藏的物件、她自己精心宠养的几笼小仓鼠大方地展示和分享着。我赶紧洗手削水果、备点心。他们常常会开心地玩到傍晚,有些孩子还会一起吃完晚饭,才磨磨叽叽归家去。后来听女儿说,他们考试考不好,回家总会挨打挨骂,所以跟着就来家里了。我叹了气,女儿也稚嫩地叹口气,说,他们其实都是很好玩的同学,我也没办法帮他们,也只能把最喜欢的玩的吃的分享给他们。她继续埋头理起从草地上剪来的绿草茎,编起那只没完成的草蚱蜢。

城里的孩子们条件相对优越,小小年纪有学不完的东西,被动地学、麻木地学、厌恶地学。乡村的孩子连早出晚归住家正常上个学都是奢望,如今村庄凋零,村里已没有学校,上小学就得到乡镇,上初中就得到县城。本该膝下撒欢、不通世事的小小孩子,到了学龄就得被送去住校,独自面对有约束的生活和学习。不管城里还是乡村,没有哪个父母不心疼自己的孩子。但一想到孩子将来的前途,就都只能狠着心,盼着孩子能多学、学好,知识就是一切。可是孩子终究不是机器,他们对爱的渴求、心理的成长、人格的健全,小小的脆弱的内心谁来守护?谁来关注?谁来培育和引导?

鸟儿可以在天空中尽情展翅飞翔,小松鼠可以在枝头闪躲跳跃,小狗可以在草地撒欢,鱼儿可以在水里自由游弋,就连种下的种子,也可以在泥土中恣意生长。万物皆有灵性,万物皆相通。老师家长常念叨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应该是成年人的期望,孩子的天空其实很小很小,有那么一小片时空,让他能发自本心地说话、做事、玩乐,安心地感受到家人的爱与包容,已足以让他快乐和幸福。

曾听一位老师用哲学的观点来解释“如何做一个有趣的人”。他说,一个人的有趣,无关乎他的学识、见识和经历,而在于他能保持本心,真诚真实地活着,象孩子一样保有“赤子之心”。有哲人说:即使世界奔涌向前,也要忠于自己的思想,不盲从流行,不迷失本心。大千世界瞬息万变,成年人尚且常常迷失自己,小小的孩童本已无力亦无处安放与生俱来的“赤子之心”,又如何能守住自己的本心?长大后又如何回归都来不及在内心扎根的本心?失了本心,也便失去了快乐的源泉,人生何趣。

在《这个杀手不太冷》这部电影里,生活已千疮百孔的小姑娘问:“人生总是那么痛苦吗?还是只有小时候是这样?”给与她温暖和暂时依靠的杀手答:“总是如此。”盛世之下,我本不该将这样绝望而出格的问答放在这里,可我面对当下的困惑找不到合适的答案,我亦不能熟视无睹一笑而过,只能仰借前辈文人的风骨,来个一声断喝,以醒世人。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