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车走在宽敞平坦的高速公路上,看着窗外的风景,心里的感觉十分舒畅。一个半小时的行程就从齐齐哈尔市来到泰来县城,上高速行驶只用一个小时。一草一木都是那么亲切,连空气都是清新怡人的。
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会想起下乡插队时,回家的路却是那么远,那么难。
那是1969年1月到1971年4月那段时间。我们下乡插队来到泰来县大兴人民公社阿拉新大队。泰来到大兴接近70公里,大兴火车站到阿拉新大约18华里。那时候想回家特别的难。从青年点到大兴这段路,都是乡间土路,那是马车压出来的路。要想回家,可以乘坐大队的马车到大兴火车站,然后乘坐火车回家。大队的马车一天只有一次,有时候马车也没有,只好步行去大兴火车站。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1969年的四月末,刚刚开始种地。我得了攻心翻病又拉又吐,整个人虚弱到一定程度。老知青卢姐让我回家休息几天,并且告诉我大队那里有去大兴的马车。我来到大队部,确实看到了一台马车停在那里,上面坐满了一群妇女,叽叽喳喳的说笑。我还没来得及打招呼,老板子大鞭子一甩,马车就走了。剩下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我等了一会儿,没有车了。怎么办?此刻,我一心想回到家里,躺在热乎乎的火炕上好好睡一觉。突然,我下定了决心,自己走回去!
我顾不得虚弱的身体,也顾不得路途遥远,迈开腿,一步一步地向大兴火车站的方向走去。这条路十分荒凉,所谓的路就是大马车来回走压出来的两道车辙印,中间长满了荒草。这一路上,一个村屯也没有,半路上远远地可以看到一个小房子,是看护庄稼用的,只有夏天的时候才有人。抬眼望去,茫茫荒野,没有人烟。一阵风刮过,吹得一团一团的棘藜随风滚动,阴森森地让人胆颤心惊。路边有三座坟茔,村里人们讲过这里的传说,谁走到这里都会加快脚步,害怕遇到鬼。即使这样,我也硬着头皮走在荒芜人烟的土路上。一个不满十八岁的女孩儿,孤零零地行走,只有回家的那种愿望支使着我奋力前行。
这段路至少得两个小时,才能走到大兴火车站。我越走越累,脚步也放慢了许多,只盼着看到大兴火车站的那一群建筑。渐渐地,我看到了那一排排地民房的轮廓,就像见到了熟悉的亲人一样兴奋——我不害怕了,离火车站越来越近了,身上也突然增加了力量。终于到了火车站,正巧有一趟去往泰来方向的货车停在站台上,我径直登上了火车最后那节守车。我只和守车上的值班人员说了一句:“我去泰来。”他就应允了。因为我们知青尤其是女生经常坐这节守车回家,他们也习以为常了。坐在守车上,我才觉得两条腿软绵绵地,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都不相信自己是怎么走过这18里地的。
我们回家,也不总是坐货车的守车,也经常扒货车。记得一年冬天,快过年了,青年点放假,我们一起走到火车站,因为人多,守车坐不下,我们就爬上一列装着石头的车厢,一个男生先踩着车厢外侧的小梯子爬上去,看看里面可以坐人,才招呼我们也上车。女生先上,我踩着那个焊在车厢外侧的铁棍,一步一步地爬到车厢里,这里面只装了大半车石头,我们可以坐在石头上,车厢可以挡住风。那正是三九天,我们的衣服保暖程度都很低,坐在冰冷的石头上是何等滋味啊?
火车开动了,风嗖嗖地吹过来,不一会儿就冻的手脚发木,心里一阵冷过一阵。不停地活动手脚,也无济于事。那种刺骨的冷让我终生难忘。一个多小时左右,火车在泰来站停靠,我们赶紧爬下火车,手和脚都不好使了,一边走一边跺脚,好半天才有了知觉。如果再走一个小时,我们都会被冻僵了。
有人会问,怎么不坐绿皮火车呢?那时候,从泰来到大兴的火车票大约一元左右,我们坐绿皮车也不买票——不知道火车票具体是多少钱。坐绿皮火车,逃票的人很多,不只是知青,农民手里也没有钱啊!所以,火车上经常检票。有一次青年点放假,大约有十五六个人一起回家。他们正好赶上了有绿皮火车停靠大兴站,就一起上车。不一会儿,就听说检票的来了。这么多人不买票,可不是好对付的事儿,这时候,副点长灵机一动,对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说:赶紧地,你们宣传队不是排节目了吗?赶快表演节目。
这时候,大家明白了啥意思,女生赶紧报幕,说到:“我们是大兴阿拉新青年点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现在,给大家表演几个节目,祝各位旅途愉快!”说着她就放声唱起了《见了你们格外亲》:“小河的水清悠悠,庄稼盖满了沟……”嘹亮的歌声响彻整个车厢。一首歌唱罢,一位男生深情地唱起《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浑厚的男中音感染了所有人,列车员,检票员都被吸引住了,票也不检了,还和旅客们一起热烈鼓掌。紧接着,又演唱了《满怀激情迎九大》、革命样板戏《沙家浜》智斗选段等等,一直唱到火车停在泰来车站,知青们匆忙下车,列车员挥手表示感谢。大家开心地笑着,一场临时演出,顶了火车票钱,别提多高兴了。这次经历成了我们回忆往昔必不可少的故事,每每回忆起来别有一番感慨,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啊!
那些年回家的路,那么荒凉,那么远,那么多故事值得回味,那么多的艰辛把我们磨砺。如今,开车从泰来到大兴走高速只有半个多小时的路程,从大兴到阿拉新村早已是平坦宽阔的的柏油路,而且中间增加了一个新风村。通往大庆的客车从阿拉新村子中间通过,出行十分方便。现在农村大部分人家都购置了小汽车,出行随心所欲,非常便捷。
仅仅几十年的时间,公路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之间有高速公路相连,通村公路四通八达,甚至有的小屯子也有了硬化道路,以往泥泞难行的村路已经很少见了。
如今,我搬到市里居住,经常回泰来县城小住,来往十分方便,回家的路越走越宽敞,越走越亮堂。
2025年4月20日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