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记(散文)

白泽轩 6天前 18

小时候,在老家农村,那是一个物质和精神极度贫困的时代。每当夜幕降临,在煤油灯下,姥姥常常一边纺线,一边给我讲一些民间故事或者神话故事。从小我受姥姥和父母亲的影响,我很早就知道《孟姜女》《牛郎织女》《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和《天仙配》《劈山救母》的故事。这些故事深深地扎根于我的内心,让我小小的心灵里有一个爱恨分明的精神世界。上学之后,我们学习了很多《鸡毛信》《小英雄雨来》《王二小》的英雄故事,又看了很多诸如《地道战》《地雷战》《平原游击队》《侦察兵》《南征北战》《英雄儿女》之类的电影,在我心里神话世界渐渐被英雄主义所代替,也盼望自己长大之后,能够成为一名不怕牺牲的英雄。上学到了二年级的时候,我就开始一边查字典一边看书了。记得那时候我见到我村里一个同学家里有一本《闪闪的红星》,我就借过来看。记得那时候正是寒冬天气,外面下着大雪,我躺在被窝里,连白天带黑夜地一口气把这本小说看完了,内心里充满了对潘冬子以及红军的敬意,也盼望自己像潘冬子一样参加红军闹革命。接着我看了小说《茁壮成长》《征途》《连心锁》《小矿工》《煤城怒火》,那时候只顾看曲折的情节,它们基本上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影响不大,总觉得我们与小说世界是两回事。我常常被书中的主人公的英勇事迹所感动。在三年级的时候,我读了《林海雪原》,这是一部我非常喜欢的小说,里面的参谋长少剑波、杨子荣和白茹的故事写得非常精彩,让我终生难忘。在我四年级的时候,和我村里的好朋友兰桥一起经常听他父亲我该叫叔叔的给我们读一本已经发黄而且没封皮没尾的《西游记》。那本《西游记》真是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小小的心灵常常沉迷其中,幻想着可以上天入地,可以千变万化。那时候我真是做着一个五彩缤纷的梦,梦里的我就是一个传说中的白马王子,既有爱心,又是主角;既有热情,也有神力。也就在这个时候,我看了《格林童话全集》和《安徒生童话选》,这些童话又给我开辟了想象的空间,让我痴心入迷,沉醉其中。很多时候,在吃饭的时候,在睡觉之前,有时候是在院子里,有时候是在大树下,有时候是伴着煤油灯,有时候是在月光下,我常常拿着一本书,像一条小鱼游入了大海,内心里始终牵挂着一个我永远也无法探索完整的神秘世界。神奇的书,就像一艘航船,载着我的心不断驶向远方,远方有无尽的宝藏和梦幻般的奇迹吸引着我,让我不断地寻觅、探索、渴望、惊喜。我们生活的那个年代虽然生活艰苦,物资匮乏,一个学校里也没有几本书,但那时候我们那些农村孩子却非常质朴,互相之间彼此交流却没有多少心眼。几个村子里只要有一本连环画画书,我们都可以通过同学借过来,互相传看。那时候,经常在连环画画书的背后,歪歪扭扭地写着同学们害怕丢失的几行字,道是:“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只借不还,全家死完。”大部分同学都是借了看完就还给人家,但是肯定也有各种原因丢失的现象。那时候的一本书,总是让人翻看很多遍,有些书已经传看的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了,但我们那时候只要有机会,也会看得津津有味,废寝忘食。那时候,不管哪个阶级,其实大家还都是敬重农民的,因此那时候的小说《艳阳天》《金光大道》非常流行,我们也都非常相信里面的故事,以为那些都是真人真事。在这期间,我读到了很多红色经典书籍,比如《激战无名川》《沸腾的群山》《红旗谱》等等,这些书籍对我的影响非常大。不是所有的书都是好书,但是在小时候,书籍确实给了我无穷的力量,让我的心灵插上了梦想的翅膀。

在我十二岁的时候,我步入中学校园。那时候,我已经从老家河南来到陕西铜川王石凹煤矿,我们学习的学校是王石凹煤矿中学。这个时期,在父母亲的引导下,我阅读了大量的红色经典作品,也读了古今中外很多名著,而且我缠着父母亲给我订阅了《儿童文学》《少年文艺》《英语学习》等杂志,更加开阔了我的视野。那时候,父亲爱听戏爱看电影,因此也深深影响着我的阅读。中学期间,我不仅阅读并购买了四大名著,而且还买了如《儿女英雄传》《镜花缘》《好逑传》《三侠五义》《说岳全传》《杨家将》《古文观止》《唐宋词选》等书籍。特别是《红楼梦》对我影响最大。我第一次见到《红楼梦》是在一个同学家里,是蓝皮四卷本的,我买的第一部《红楼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研究所校订的红皮三卷本的,我一边读一边感叹,有很多次我一边读一边流泪,我深深地被曹雪芹先生所描写的情节感动,沉醉其中,恨不能自己化身宝玉,去呵护黛玉、晴雯这类天真纯情的女孩。这个时期,我也阅读了如《李自成》《保卫延安》《苦菜花》之类的书籍,还从王石凹煤矿的图书馆中借阅了很多书。那时候的我非常幼稚,从图书卡片上查出书名,凡是带“演义”“记”“传”的都借,搞得那些管理图书馆的阿姨慢慢从陌生到熟悉,到最后都记住了我。那时候我的心几乎是透明的,我的感情全部融入了书籍的世界。这个时期对我影响最大的除了《红楼梦》,就是鲁迅先生的作品。鲁迅的作品其实我在小学课本里就学过,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和父亲一起在铜川新华书店买过一本《野草》,后来就在图书馆里借着看《鲁迅全集》。那时候我在文坛里最崇拜的作家就是两个人,一个是鲁迅,一个是法国的罗曼·罗兰。当然,这个时期我也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巴金的《家》《春》《秋》,莎士比亚的部分作品,还有很多国内不出名的作家的书籍,而且80年代的文学期刊也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成为渴望阅读的人的特别喜爱。这些书籍,就像土壤里长出的庄稼,给我营养,给我活力,让我的生命充满爱心,让我的心灵更加丰盈。

十八岁的时候,我有幸走进了大学校园。在大学里,来自农村和小城镇与大都市之间的认知差异,加上青春期的迷茫,我曾经十分忧郁。那时候开始写一些不是诗歌的所谓“诗”,而且还加入了大学校园的文学社,参加了陕西省第一届青年文学培训班,参加了辽宁省《青年诗人》杂志举办的青年诗人培训班。

这期间,我阅读最多的是大学图书馆里的各种中外名著,特别是中国古典名著和外国名著,是我的最爱。我喜欢《红与黑》里的于连,更钟情于《约翰·克里斯朵夫》,可以说,傅雷先生翻译的《约翰·克里斯朵夫》在我的青春岁月里给我的精神力量最大,是这部书让我懂得坚韧与奋斗,追求与向往,驱散了我青春期的寂寞,化解了我青春期的孤独,治疗了很多我那个时期感情的创伤。我渴望纯真的友谊,更向往火热的爱情。但我那时候真是自不量力,幻想着自己可以战胜苦难,掌握命运,成为自己人生的主人。很多时候,书籍给了我无穷的力量,也给了我无穷的苦闷。因为书籍让我逐渐脱离现实,我一直是一个浪漫性格的人:爱,就要纯爱;友谊,也必须是全部身心的友谊。这样的渴望与追求,让我更加寂寞与孤独。每次碰到现实,总是有无数的烦恼。幸运的是,在大学里,也有几位和我要好的男同学,可以一起谈论人生,可以互相交流心情;更为幸运的是,有两位女同学,曾经给予我无限的关爱,让我在青春的沼泽地里感受到了初恋的甜蜜和幸福。虽然那些甜蜜和幸福极其短暂而且稀薄,但对我却是最美最灿烂的美好时光。我曾经天天写日记,书写我内心的相思和爱恋。随着大学毕业的到来,很多感情就像春天的风一样,来过,接着稍纵即逝,最后无疾而终。蓦然回首,青春是那么美好,我们却都不懂爱情,也不懂得珍惜。但书香却一直陪伴着我,如影随形,从未离开,绝无背叛。青春岁月里,书香是抚慰心灵的良药。在书香的浸润下,我学会了在挫折中成长,在迷茫中寻找方向。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厌恶那些假大空高大上的东西,而是更加喜欢小人物踏踏实实的生活历程。我喜欢看那些具有真情实感的作品。读《简爱》的时候,我喜欢简·爱那种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思想和精神,读《飘》的时候,我喜爱郝思嘉那种坚持追求永不放弃的坚韧与活力;读《围城》的时候,我既同情方鸿渐逐渐流于凡俗的性格,也厌恶那个时代的社会环境和风气;重读莎士比亚和鲁迅,我能够感受到作家灵魂的伟大和爱心的温暖;读《城南旧事》和琦君的作品,感受到的是回忆和怀念;读李碧华和赛珍珠的作品,感受到的是深沉和厚重。尽管每一部书都有自己独特的文风和风格,但我知道,这些书籍其实一直在锻造一种伟大的人性和精神。凡是大肆鼓吹宣传的作品,我反而不喜欢看,有时候勉强看一遍,内心也觉得非常厌恶,满心的意见。凡是反人性的东西必定会大浪淘沙,遭到人们的唾弃和历史的淘汰。渐渐读的书多了,就不断地挑选。对于喜爱的东西一买再买,就像守财奴看见自己的宝贝一样梦寐以求。对于自己不喜爱的书籍,也知道他们是有意或者无意地因为生存而在出卖灵魂,只能敬而远之,无法入心。用一句套话就是:读书不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成为一种心灵的修行。

如今,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虽然目前自己已经有了书房,但由于大部分时间工作在异地,因此宿舍里堆积了几千本自己近几年购买的书。由于自幼就对文学家充满崇拜,其实早早在我心田里就有了一个作家梦。我常常鼓励自己,不要永远做一个读者,要成为一个能表达自己内心的作者。因此,我也在工作之余,开启了自己的写作之路。我不相信写作指导之类的书,能够解决作者的烦恼。但只有自己动手,才可能跨进作者的门槛。令我欣慰的是当年的《华夏能源报》和《神东煤炭报》给了我非常及时的鼓励。我最初写的散文《青春啊青春》和诗歌《青春的旋律》能够在这两份报纸上刊出。从此之后,我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五年之内在报刊杂志发表200篇作品。后来由于自己心里着急,两年时间实现了自己的五年计划。当然都是1500字左右的小短文。内心也在酝酿一部长篇,总是写着写着,半途而废。自从加入秀才文学网之后,这两年写了200多篇散文。每次遇到灵感枯竭的时候,我总是翻开古典名著或者外国名著,从阅读中获取力量。可以这么说,唯有经过时间检验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好的作品必定充满人性的力量和大爱的光芒。因此,我现在读的书,更多的是历尽沧桑、充满真情的作品。对于那些一时间大红大紫转眼间又被尘埃掩埋的作品,反而嗤之以鼻,不愿意浪费时间和精力了。

我读书的经验是:不论你认为好坏,首先要有书可读,焚书坑儒是人类最可耻的行为,也是文明倒退野蛮肆虐的时代。无边的草原上开满鲜花,但是你必须允许那里长满芳草。在有一定判断力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阅读。我们站在低谷里,必须向高处攀登。只有站在高山上,才可以俯瞰四周。在提高自己认知的情况下,阅读大量古典名著和外国名著。人只有到了一定年龄,才能分清哪些是珠宝,哪些是沙砾。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