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恩志,河北任丘人,志愿军15军188师563团8连连长。他打仗爱动脑子,有勇有谋。铁原阻击战,他们8连的任务是固守200高地和255.1高地。
6月4日夜晚,滂沱大雨。郭恩志带领8连爬上了255.1高地,这个高地的东边是200高地。他命令1排坚守255.1高地,2排坚守200高地,3排为预备队。战士们进入阵地挖好工事隐蔽起来。天亮以后,敌人两个连在炮弹、飞机炸弹掩护下向200高地进攻。2排战士们,一动不动。当敌人炮火延伸射击时,他们抖落身上的石碴泥土,沉着地等待敌人。敌人爬到阵地前20多米了,他们跳出工事,用手榴弹一阵猛砸,敌人狼狈地退走了。连续打退了敌人9次进攻,阵地上变得安静下来。郭恩志判断这不是好兆头,敌人可能向255.1高地进攻。他用望远镜向敌方搜索了一番,果然一大群敌人,正向255.1高地运动。他立即带着60炮、重机枪的射手们赶到1排阵地。当敌人窜入志愿军火力网时,轻重机枪、60炮猛烈开火,埋伏在敌人两侧的两个战斗小组也奋勇出击,打得敌人昏头转向,遍山乱窜。这么一来,正好给了8连战士们的点射靶子,一响枪,倒一个,再响枪又倒两个、3个、5个、6个……。
夜幕降临了,美军惊慌失措地退去。夜晚是志愿军“夜老虎”施威的好时机,郭恩志琢磨,我们疲劳,敌人更疲劳,绝不让敌人睡安生觉。他派副排长张春恒带一个战斗小组冒着小雨去袭击敌人。敌人的帐篷拥挤在公路上,没有哨兵。张春恒他们几个冲锋枪猛扫,手榴弹连续爆炸,打得敌人鬼哭狼嚎,四散奔逃。张春恒战斗小组在敌人慌乱中抓了8个俘虏。这8个美国兵乖乖地随他们回到255.1高地。
7日凌晨,郭恩志发现阵地下的树林中人影乱晃,前边的公路上开来一串坦克,坦克后面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黑压压的步兵。郭恩志赶快把3排的兵力加强给1、2排。刚布置好,一个营的美军在飞机、大炮、坦克的掩护下攻上来了,8连阵地上顿时硝烟弥漫。1排阵地上,机枪手王森茂连抢带人一起被炮弹炸起的泥土埋了起来,40多名美军呼喊着蜂拥而上。王森茂从泥土中挣扎出来,美军几乎已经到了他的面前。他站起来,端起机枪猛烈扫射,美军像割倒的麦子一样倒下去了。2排的阵地上已经爬上来20多个美国兵,4班已经负伤的冯贺一条裤腿被血浸透,还在猛烈地向敌人射击。郭恩志站在阵地的最高处,始终大声喊叫着,鼓励着他的士兵,他同时还想以此告诉他的士兵们,连长还活着。
弹药打光了,8连的士兵们几乎同时举起了石头。这些巨大的石块他们本已经举不起来,但是现在人人都能把它高举过头顶,并且砸向敌人。很快,阵地上的石头也没有了,士兵们把刺刀上好,聚集在一起,准备肉搏战。美军攻上来了,经过一番肉搏,8连又把美军打了下去。就这样,8连以一个连的兵力,在美军的大规模进攻面前顽强阻击了6昼夜,消灭了800多名敌人,还抓了8个俘虏兵。郭恩志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立特等功,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二级英雄刘兴文
刘兴文,苗族,贵州纳雍人。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赴朝作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45师134团3营7连战士。
1951年5月29日,15军奉命抢占了芝浦里战斗要地角屹峰、朴达峰,在金化以南地区呈三线配置展开防御。一场恶战在芝浦里地区展开了。美25师和美3师轮番上阵,攻势一次比一次猛烈。6月1日深夜,苗族战士刘兴文所在的134团3营7连,奉命坚守朴达峰阵地阻击敌人。
朴达峰位于金化西南,海拔799﹒6米,山势险峻,林木茂密,控制着敌人北进的必经之路。2日凌晨,在一阵飞机大炮猛烈轰击之后,一个连的敌人发起了进攻。等敌人靠近了,前沿的志愿军战士们以手榴弹、手雷砸向敌群,敌人被炸死多人,溃退下去。敌人又用飞机大炮狂轰滥炸数小时,随后在大批坦克掩护下,敌人以成连、成营的兵力分三路向7连阵地发起了猛攻,阵地上硝烟弥漫、烈焰熊熊。
志愿军前沿阵地吃紧,苗族战士刘兴文和战友们冲出掩蔽部,向前沿阵地上冲去。这时,7连伤亡严重,阵地上战斗人员已经不多了。刘兴文和战友们冲到前沿阵地,一顿手榴弹猛砸,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又经过几番激战,连长身负重伤被抬下去,指导员也牺牲了,阵地上只剩下了刘兴文一个人,他临危不惧,决心与阵地共存亡。敌人又扑了上来。刘兴文接连投出手榴弹,又端起冲锋枪猛扫,敌人死伤狼藉,又像潮水一样退了下去。
负伤昏迷的机枪手赵金平苏醒了过来,他们两人在阵地上又坚守了两天两夜,先后打退了敌人的7次进攻,寸土未失,一直坚持到9连前来接防。
此战,刘兴文一人即毙伤敌人100多人,荣立一等功,成为15军著名的英雄,15军在全军范围内掀起了“向刘兴文学习”的运动。1951年9月,刘兴文被选入志愿军英模代表团,回国参加国庆观礼,受到了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和其他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2年7月重返朝鲜前线,遭敌炮击牺牲。志愿军总部追授予二级战斗英雄。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