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人的一生都在路上。顺着这句话,向下延伸,人生路,总有风景相伴。一些风景如过往云烟,不留丝毫印迹;但有些风景却过目不忘,永驻心田。
一
2005年5月,我和妻大婚。婚后,因住家和岳母家就在江北老路的两头,路途不远,我顺从妻意,就简就便工作日晚餐在岳母家吃。吃完饭,我们一家人还兴高采烈地看一会电视,聊一会趣事。到晚上8点,我和妻就心满意足地骑上小摩托回自己家。
那时,宽敞笔直的魏源东路还没修好。几十年的老马路坑坑洼洼、破破烂烂的,就像一位重病缠身、卧床不起的老人。驾驶两轮的摩托车起起伏伏、左拐右摆,我都显得有些吃力。路灯也基本没有,自然夜空的星月成了漆黑路上的“光明灯”“希望火”。我和妻顺路常谈谈今夜的星月如何如何的亮和美。夏夜星星一眨一眨的,似可爱的孩子跟你捉迷藏。秋夜月光如洗,格外适宜压马路,有时我和妻就披着一身的清辉,悠闲地散步回家。渐渐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常碰上他俩。
令我惊奇的是,他们代步工具是老古董——自行车,而且是那种老式的二八大杆。男的在前面做车手,女的坐在车尾架上,抱着男的腰。我差不多可以肯定,他们就是夫妻。丈夫脸形尖瘦、颧骨凸起,穿着一身蓝色工作服;妻子的脸黑黄黑黄的,常着白衬衣——这又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记忆。
此刻,他们定是在下班的路上,经过一日辛劳的奔波,饥肠辘辘,归心似箭;想必家里还有盼星星盼月亮的孩子。而我伸舌舔舔唇边,还有丝丝的咸味,刚才晚餐的香味依然使人陶醉。我和妻谈笑风生,慢悠悠地走。擦肩而过的他们始终沉默着,只有自行车咯吱咯吱地唱着单调的歌,装点归家的路,透出一缕的坚持和倔强。
一段时间的“相遇相识”后,我踩点晚上8点准时离开岳母家,我把在回家的路上能遇上他们俩,视作一天完美的句号。他们风雨同舟、甘苦与共的归家图,使新婚的我新增了对未来美好追求的动力和信心。可令人遗憾的是,到了2005年11月底,我发现,我们相遇的次数越来越少。我又不敢擅自改变回家的时间点,生怕这相逢的机率更加少得渺茫。
2006年2月女儿降生了,我们一家子基本把所有的精力、时间和力量都用在这宝贝疙瘩上。从此,我们和他们再没相遇;从此,这相遇成了记忆海洋里的浪花;从此,他们成了我和妻在一日劳作后,一起回家的模板。在日常生活中,我和妻互生龃龉时,我总想起那老式的二八大杆上的身影,尽量克制自己,让着妻子。如今20年悠悠过去了,我依然祝福他们,感谢他们!
二
44岁那年夏天,为了减肥,我养成晚餐后去散步的习惯。夏夜的大地仍然延续着白昼的酷热,让人窒息得像是身处激战中的阵地。人们都在躁动不安中力求得到些许清凉和休憩;而对于夜以继日工作的人们,则是热浪和疲乏的双重煎熬。
20点整,我照例换了行装,外出健步锻炼。出了小院,上了桥,过去右拐走上下桥的石板阶梯。在耳机音乐的震响下,我疾步如飞。
可偏偏在此时此地,一对母女俩并排挡住了不宽的去路——母亲右肩扛着一麻袋大蒜,左手提着一辆折叠式的小拖车;女儿左手拿着一个塑料袋,右手空着随着步伐轻巧地摆动着,透明的袋子里装着吃饭的碗盘——看来是整日的辛苦劳顿顾不得回家吃饭了。她们缓慢而沉稳地下着每一级阶梯,我也只得跟着慢慢走。虽然心里有点急,可不知为什么,我没有一丁点的埋怨和怪气。从背影看,小女孩大约7、8岁的光景,留着齐耳短发,苗条的身材略显单薄。“放暑假了,小学生帮父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一种暑假作业吧!”正在分析揣摩,小女孩突然伸右手去“抢”小拖车,可被她母亲一撂手躲过了。“不用”,母亲的话语声不高却很坚决。小女孩缩回手,默默地继续跟着母亲走。
不一会儿,“给我吧”,小女孩侧扭过头,微笑着央求母亲;同时果断地硬生生“夺”过了小推车。在路灯的光芒里,一张精致的侧脸映入眼帘,那忽闪的大眼睛,透着聪慧和孝顺,甜甜的笑容里溢出的是跟着母亲艰辛劳作一天后的充实和快乐。丝毫没有溺爱下的孩子那种娇嫩和骄横。这次母亲沉默了,应允了女儿这“违背”自己意愿的行为。一瞬间,我仿佛被某种力量征服了,一股激动从脚底升腾到头顶。我紧紧盯着这对母女俩,直到她们的背影消失在小巷里。不油地想起自己的老父老母,又是一种激动贯穿全身。
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声情并茂地给11岁的女儿谈到这一幕,啧啧称赞那个小女孩。女儿咧着嘴,眯着眼,胖胖的脸堆着笑。一时,心潮起伏的我感到一股凉飔径直扑面而来,一扫夏夜的燥热。
这么多年过去了,小女孩的笑脸仍清晰在目。我与她只有一面之缘,可使我终身难忘。我再次感到一团可以照亮黑夜的火焰,在心底熊熊燃烧起来。
三
2022年8月,天还是那么的炙热;8月的疫情仍是魔鬼的恶毒心肠;8月的某些人依旧是那么地坚挺着,对着这天,也对着当下的生活。
我的作息照样朝八晚五地循环着,就像这两个月来,缺了雨水灌注的河流依旧缓缓地流淌。一日下班,我熟练地开着我的轩逸车奔驰在回家的大道上,一路上车流不息。在最繁忙的十字交通路口等红绿灯时——这也是耗时最长的等待,我无聊地投射着自己的目光,发现这台奔驰SUV竟然并排停在我的右侧。我刚才跟着它疾驶了一段,所以蜻蜓点水般留下了丝丝记忆。银灰色的车身在阳光下特别耀眼,而且在精心的保养下,透着高档车的“贵气”。那大大的类三角形奔驰车标,刚才就特别扎我的眼。
我这才发现,驾驶员是一位年轻的少妇。瞥那雕塑般的侧脸,我知道这是一位一眼让人心动的佳人。长长的黑发瀑布般垂在肩上,微微卷曲的发梢宛若点点浪花,飞溅到我的心上;一副太阳镜,架在高高的鼻梁上,更衬出这精致脸的线条美;双唇微微闭着,是一朵随时怒放的玫瑰花;裸露的白皙手臂随意地搭放在方向盘上;浅色的丝绸上衣完全配得上这奔驰车。这一幕让人不由地产生“臭男人”式的爱慕来,也正好“充实”这无聊的等待时间。我紧接着目扫了她的车内,发现她独自一人。
正当我嗟叹命运的不公和感喟世态的炎凉时,一部电动单车悄无声息地插入我和她的车隙,并稳稳地停在不远处。
这是一台破旧的电动单车,多处喷漆都剥落了,靠我这边的侧板还张着一个大裂口,尾牌也脏兮兮的。男人是驾驶员,穿着蓝色的工作服;后座的女人是白色的衬衣,灰色的裤子,同样的长发却简单地在脑后扎成髻,碎发凌乱的像枯枝槎枒着。可他们是一对,女人紧紧地搂着男人的腰。一看就知晓是劳累了一天的工人俩口子急匆匆地赶回家。我的心思瞬间发生了“阴转晴”式的变化,目光也聚焦在他们身上。
那些辛勤劳作的人们,在特殊时期(持续的疫情)里,只有更辛勤的劳作了。在为生机而奔波的日日夜夜里,他们相依相偎,同心同向同行,竭力支撑起自己的小家。我寻思,他们俩口子恰恰用这台破旧的小小的交通工具,勇敢地驰骋在人生的大道上,藐视了这疫情和暂时的贫穷。
奔驰车的丽人,不知何时早走了。我不愿为她多想,倒想哪天再遇到这对骑着破旧电动单车的夫妇,用诚挚的目光再注视一场——这一场就是一堂深刻的人生课。
人,总是要在路上奔跑。这长长的路自然充满坎坷、荆棘和挫折,自然有体乏心疲想退缩的时候,恰恰是路上的一幅美丽风景,成为鼓舞自己继续攀登的力量源泉。现今打开记忆的阀门,流注于笔端。在这些美丽的画面里,我再次心怀战栗地感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