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记忆中,好像曾在某个平台浏览过有关于“家”这个字的原始字义的资料。现时,大概只记得,在甲骨文里,“家”字的原始字义代表着生命活动中的一种较为固定的场所;其实我则以为,从广义上来讲,“家”是有形乃至有机生命的一个载体。
在“家”这个今体字里,我们不难看出,仍有一个“豕”字——小福猪在,这就赋予了“家”以生命的气息,并留下了早期农耕文明的烙印。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出,“家”的今体字里依然有着一种从古至今的传承——一种生命及其气息的多维传承和进化。
去岁末,我与妻子从天津回到家乡,时间正好是腊月初八。常言道,过了腊八就是年。我们仿佛看见,“年”正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朝我们飞奔而来,从我们的心间倏然而过;它又如从远古传来的驼铃声声,轻飏成岁月长河里无字的歌谣,传唱在尘世间。
1998年秋,我与妻子从广州回家,彼此牵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次年底,我们开始着手在父母留下来的宅基上建造房子。不过那次只是将房子的主体结构竖立了起来。其后的几年中,在我不在家的日子里,几经妻子的张罗及安排,家里又先后垒起了后院墙,盖了正屋西边的平房——也就是老家人俗称的平台,还有正屋房顶先后经过两次加盖彩钢瓦等,才使得家中的房子有了一个基本的雏形,家的氛围也跟着渐渐地浓郁起来。
去年冬天,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罕见的暖冬天气。腊月里的天气,却多是云淡天高,风和日丽;忙活了一年的我们,算是难得在家休闲。有一天下午,妻子突然说有事要和我商量,她说家中房子的基建工程完工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一直没来得及进行较为正式及全面的装修,经过这么多年来的风吹、日晒和雨淋,其朝天的“素面”早已显出些微的不堪;再加上女儿明年大学即将毕业,的确该将“老窝”拾掇拾掇了。从妻子笃定的眼神里,我读出了她心中的“意已决”。既然装修计划已初步拟定,那就要根据具体的装修构想,请业内的相关师傅来进行初步的规划和设计了。说是规划设计,在我们农村老家,并没有那么多的繁文缛节——不像在城里,得由装璜公司根据房主的基本要求,先请设计公司进行初步的设计画图,设计图完稿后还得交由房主过目;若无增易,则由装修公司和房主拟定好具体的相关事宜,签订合同后,再择日开始进行各项目的具体施工。
二
后来,经过全面权衡,我们找了同村与我同庚的一位族兄来进行全面的初步规划。
其实,对于家中装修之事,我确实是不谙此道。在师傅来了之后,大多是由妻子来向他阐述家中装修方面的一些构想,而我只是从旁陪着。妻子若有阐述不到位以及规划不合理的,则由三哥及四哥来作进一步的补充和更正。我也是乐得清闲逍遥。
以前,我家厨房在正屋的北边;根据规划,在即将要进行的装修中,厨房将被挪到正屋西边的平台里。在乡下,以前各家各户都有用红砖及水泥砌成的灶台,再在灶台的相应处贴上事先选定好的磁砖,粉饰一新。在农村,灶台是一个人家不可或缺的家用设施;从袅袅飘升的炊烟里,仿佛能够感知到,一个人通过舌尖的辅助,可以咀嚼出来的生活中的味道。
根据规划,本次即将要进行的装修中,将把厨房挪到西边平台里,这就要把原来老厨房中的灶台拆掉,而且老灶台使用的年头本来就不算多。关于这件事,妻子心中本就有着很多的不舍;就像一位母亲,看着孩子正收拾行囊,将要首次离开自己去远方,背着孩子时,眼里不免会满噙着泪水。为此,妻子曾跟我唠叨了好几回。同时,计划中厨房挪到平台里以后,做饭炒菜将只使用液化气灶,不再去建传统的灶台。之所以这样,一来是因为传统灶台生火做饭使用的是柴火,燃烧后所形成的灰烬会影响整个厨房里的干净整洁度;二来,现在田间地头茁壮成长起来的野草、小树木还有灌木丛日渐稀少,将来柴火的来源是一大难题。若要再建传统灶台,这两方面的难题,便成为了横亘突兀在我们心中的隐忧。
三
今年的正月十五日,家中的装修工程正式拉开了帷幕。
头一天,主要拆一些东西,比如拆一些旧的门窗,还有一些房子初建时即存在的砖结构。在二楼的楼梯口处,有几块小型的预制板,一端嵌在墙体中,组成了一个小型的“地坪”,只是还未在其四周砌红砖后再粉刷,以作储备粮食的“土仓”来用。这是一种我们那里许多乡下人家在建房时都会有的设计——希望着“春种一粒籽,秋收万担粮”,储存着收获来的“希望”。在这次装修中,这个尚未真正成型的土仓,即被列入了待拆除的曾经的“土建”之中。那天开工没有两个多小时,就被装修师傅用大铁锤铿锵着,砸了下来。不知怎的,在那一刻,我的心中却有了一丝隐痛;可能是这将被用来承载希望的地方,多年来已经和整栋房子的气息糅合在了一起,如今突然在“奔跑中”倾刻间消失,心中的那份“柔软”,瞬间即被击碎,似缤纷的落英一一散落。
上个月中旬,经过跟装修师傅进行多次的沟通交流,我们还是最终决定,将在新厨房中再建传统的灶台。毕竟这种传统的灶台,在做饭时所生成的炊烟会通过烟囟依依袅袅地飘向空中,最终这些炊烟还能和天上的云彩一道,长成锦绣模样,永永远远。
也许,那云锦里还能看见老祖母驼着背的身影;或许,在那里有着祖辈人“家的气息”。那些家的气息,总能温润着地上人们的双眼。
“家”,本就在不断变迁的岁月中改变样子,这样一想,心中有了一丝的接受。
建设一个新家,或改造一处老屋,我们对家的概念也就有了更深一层的感悟。尽量留住曾经的烟火气,也让时代的气息融入家中。
如今的家,已经没有了家禽的影子,有的是我们给家注入的情感温度,愿家不管怎么变来变去,那股温暖的气息永远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