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父亲(散文)

白泽轩 2天前 19

清明节纪念父亲

今日又想起父亲,不免感伤,便写下此文以纪念父亲。

家父年少时家庭贫困,十一二岁还光着身子,没有衣服穿,而且就成了承担家庭负担的主力军,帮助父母解决生活困难问题。成年成家后,因为我母亲多病体弱,父亲便一人承担七口之家。父亲面朝黄土,背朝天种过地。披星戴月,风雨无阻地挑过担。真可谓:“铁肩挑日月,妙手种金银”。父亲一把锄头曾为七口之家,一根木扁担曾经养全家。父亲不畏严寒酷暑,划算好,干劲十足,耐力韧性强,做舍体力劳动都是“舍命郎”。许多大个子都奈何不了父亲。由于父亲勤劳,耐劳,奋劳,我们的家庭生活在当时的社会发展条件下是宽裕富裕的,比同村子里的人们都过的好。特别是父亲搞付业挑担的年月,人家没有大米饭吃,我们有。人家没有新衣服新棉袄穿,我们有。人家没有肉吃,我们经常有肉吃。人家没有糖吃,我们经常有糖吃,人家没有好鞋好袜穿,我们有好鞋好袜穿。

父亲一生没有读过书,却头脑灵活聪明,能算一般的帐,他一身豪气赛过诸侯,实干精神震撼故乡人们,计划划算能比过一般专家。父亲终生劳苦,扛过许多繁重的劳碌,父亲一生坎坷,面对劳作与生活的残酷,唯一让父亲幸福快乐的地方是他具备乐观旷达积极进取的精神,善良正直的个性。父亲善于用风趣幽默的话语让大众在朗朗的大笑中进行外交。父亲走到哪里就把笑声带到哪里,哪里就有笑声。父亲在幽默风趣的话语中让人们放声大笑,在笑声中让人们去除疲惫,抖擞精神,获得幸福快乐,其乐融融。

父亲是我们做儿女的上孝敬父母,下疼爱儿女的典范。因为我们祖上是大地住,祖上是很富裕的,我们七丘田这个地方曾被称为“小台湾”。祖上家产丰厚`我的爷爷辈三兄弟也就分得了很多家产,田与地。但是我爷爷不懂事,只知道好吃懒做,打牌赌博,把家产输了个精光。但也许是因祸得福,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了社会,此时我们只有祖上留下的破木房子,因贫穷也就被划为“贫农”成份,而没有被划为地主,,也因此父亲和我们也就没有遭受到巨大的政治冲击,没有遭遇到批斗,没有影响到我们的前途,只享受到贫农成分的政治红利,我们可以不受控制地发展自己。但爷爷不改恶行,虽然不能再打牌赌博,但好吃懒做的旧习不改,他既不疼奶奶,也不疼儿女。奶奶和儿女们弄到了比较好吃的,爷爷都霸道的弄来自己吃。那时候父亲想争一点吃,爷爷就拿勺子打父亲,而今父亲的头上还留下了永远的伤疤。幸运的是父亲六姊妹都没有遗传爷爷的不良基因,他们都很勤奋勤劳,积极进取,也没有记恨爷爷,父亲一直尽力孝敬着父母,一直把爷爷奶奶顺利送上灵山,尽了力所能及的孝心。父亲没有像爷爷那样,而是疼母亲的,也非常疼爱我们儿女辈。在我的三个姐姐出嫁时,父亲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把三个姐姐的嫁妆都办的比同村子里的人丰厚。我和哥哥结婚时也办得比同宗同村子的人体面,父亲借钱也要为我们办,他宁愿自己今后去卖苦力换钱也要不亏待儿女。父亲一手把我们五姊妹的婚礼都办得比同宗同村子人风光,而且为了减轻儿女的生活负担,父亲在晚年的时候还一直在劳作,在自食其力,一直到七十多岁积劳成疾,瘫痪在床才停止。

父亲没有读过诗书,虽然也聪明灵活,能说会道,不亚于读书人知书达礼,也会算一些帐,但不会写字,也就没有成为国家工作人员,只能做苦力。如果当时父亲会写字,他一定会成为国家工作人员。父亲说他吃了不识字的亏,苦,就希望子女们能好好多读书,能实现当国家工作人员的愿望,能端上“铁饭碗”。当时社会人们对端“铁饭碗”的人是很羡慕的。父亲也是望子成龙的典范。父亲就从大姐开始送我们读书。但大姐,二姐,小姐,哥哥们都没有实现父亲梦寐以求的愿望,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了。父亲就把希望寄托在我的身上,就把宝压在我身上。父亲对我很严格,教育我要好好读书,讲他不识字的苦处,不准我过早恋爱。我要逃学贪玩。父亲就用软棍子狠狠打我的屁股。我要是不想读书,父亲就强迫我和他一起干重力活。我干不动,我流着泪,父亲着我干不动流泪的样子一点也不心软,硬是要我屈服。我屈服了,表示想读书,父亲才松了一口气,微笑着告诉我,只有读书才能端上“铁饭碗”。后来,我当上了民办教师,又转正成为公办教师,父亲就非常欣慰了,也很自豪,父亲甚至把振兴祖业,振兴家业的希望寄托在我和我的儿孙身上,他认为我和我的儿孙的是有出息的。但是我还是让父亲失望了,直到父亲去世时,我都没有告诉他我的状况,因为我不希望让父亲带着更大的遗恨与失望而去。

父亲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做生意,搞副业,因而我们的生活比较好。当时的大队部书记看到我们生产队的生产老是搞不好,人们没有饭吃,又看到我父亲能吃苦耐劳,精明能干,划算好,就和党支部副书记一起在我家几天做父亲的思想工作,非要我父亲当生产队长,解决我小山村生产搞不好的老大难问题。父亲躺在板凳上很久一言不发。父亲想的小家,自己挑担搞副业能让妻子儿女们过上宽裕的生活。但是支部书记硬是不放过父亲,一直规劝着,父亲最终被感动了,便最终公心战胜了私心,放下了木扁担,挑起了铁扁担,当了生产队长。作为生产队长,父亲能各方面能以身作则,能带的起头,而且安排人事胸有成竹,有条不紊,知道什么人善于做什么事,这件事需要几个人,他就安排几个善于做这事的人去做。在父亲精打细算,巧安排,会安排下,在父亲各方面带头下,只一年时间就把生产队的生产搞上去了,让同宗的同村子的人吃上了饱饭,解决了自社会解放以来生产搞不好的老大难问题,成了洋泗溪大队首屈一指的生产队。只是父亲在带头时拄着拐杖行走在田埂地头的时候,我感觉父亲老了许多,他比他挑担搞副业还要累。

家父一生倍受社会赞誉,尊敬,也受儿女们钦佩。我们有许多地方不如父亲。在钦佩之余,我深感自己没有能更好地报答父亲的养育之恩,没有能更好的尽孝。至今想起父亲,想起自己的对父亲的愧欠,在心疼中常常泪流满面。我每到父亲的坟前,我都要哭一场。但是这种痛哭也无法补救,只能不现实的想,如果有来世,愿来生再做父子,我希望能忠孝两全,能报答父母的隆恩,能更好地尽到我的孝心,并希望实现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

二0一0年古历十一月十七日草于七丘田父亲的灵堂

二0二五年四月五日定稿于中国深圳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