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向往远方的时候,就会在眼前铺开一张纸,带着美好的心情在纸上旅行。这比真正的旅行方便得多,也自由得多,在纸上不必买车票,不必订旅馆,不必担心迷路,更不必忍受舟车劳顿,只需一支素笔,一叠彩色的宣纸,便可随心所欲地漫游天下。
今日我又启程了,托腮,苦思冥想,这次去哪里好呢?江南小镇如何?那里的春天,想必是绿肥红瘦,想必草长莺飞,我自言自语,想象中的江南,轻柔的风,像细腻柔软的丝绸轻轻拂过面颊;朴素的阳光,不温不火地洒落一地,不刺眼,不炫耀,不伤人,安静地栖息在青石板路上;碧绿清澈的水,大抵能看见水底游动的小鱼和摇曳的水草。至于深不可测的天空,肯定比家乡的还要辽阔而深邃,还要蔚蓝,让人心醉痴迷。
马致远的诗词,在江南水乡更有艺术气息,笔尖流淌的时光中遇见小桥、流水、人家,我想象着自己已经小立于一座古老的拱桥上,桥身爬满了青苔,桥下的流水潺潺流动,倒映着两岸的白墙黛瓦,细弱游丝般的微风轻扣门楣,那是质地柔软的春天在敲门,那是一枝桃花在向明净的世界释放久违的芬芳,这样清丽脱俗的景致,比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更耐人寻味,因为这是我自己的江南,是我在纸上一点一滴构建起来的乌托邦。
或者,去丽江如何?那个让人朝思暮想的地方,据说那里的云袖里包裹着浓浓的温暖,阳光像蜜一样流淌在古城的角角落落。手握素笔,我想象自己已成为木府里那位绾着素髻、穿着青裳绿衫的纳西族女子。微风扬起了我的碎花连衣裙的裙摆,站在红色的、火焰般的蔷薇旁,看雨滴从棱形的屋檐上空落,听溪,听穿过密密麻麻的人群抵达的笛声,那一刻,心被一种莫名的柔软缠住,这万般柔情,说不清道不明。
顺手翻开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读着读着,恍惚间觉得自己也变得清丽灵秀起来,似乎真的应着这漫漶的诗句成了江南的一位素衣女子。我撑着一把油纸伞,伞上绘着淡雅的栀子花,在诗情画意的江南古镇里优雅地走着,又慢慢走进清丽脱俗的丽江腹地,我裹着丁香般的愁怨和宋词里的婉约一路前行,感觉每一步都能踩出一首绝句来。
在纸上旅行,最漫妙的事,在于可以随时变换身份。这一刻我是纳西族的少女,下一刻我可以是撑着油纸伞的江南女子;方才还在丽江的四方街里漫步,转眼间又到了苏州的拙政园赏荷,时间和空间在纸上随意切换,它们在我的笔尖失去了约束力,我一会儿穿越古今,一会儿化身千万。
暮色沉沉,想象着自己安静地坐在江南某个茶楼临窗的位置,咖啡色的木格窗棂外是蜿蜒的河道,低眉的瞬间,瞥一眼,缓缓驶过的乌篷船,轻饮一壶碧螺春,在袅袅的茶香中,欣赏对岸的老槐树,看几个老人在棋盘上厮杀,他们时而沉思,时而大笑,棋子落在棋盘上的声音清脆悦耳,惊醒了在肃静的茶楼里弹古筝的人,古筝,曲调悠扬而婉转,与窗外的流水声相和,这一刻,时间似乎静止了下来。
转念间,我轻起笔画,瞬间又来到了古朴典雅的丽江的夜晚。四方街的灯笼高高挂在树上,红彤彤的一片。纳西古乐从迁陌纵横处远远地飘来,三弦、笛子、葫芦丝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神秘而古老。我坐在一家小酒馆里,喝着当地人酿的梅子酒,听邻桌旅人讲述他们一路走来的风尘。有人来自黄土高原,有人来自水草丰美的南洋,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浓浓的爱意,被岁月抚摸过的沟壑里埋藏着不同的风霜,明亮而温暖的眼睛里却闪烁着同样的光芒——那是旅人的光芒,是对远方的渴望。
走过苏州,抚摸过丽江古城的青砖砌筑的墙壁,这时,一个转身,双脚已结结实实地踩在徐志摩笔下的康桥。“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样美好的句子读来让人心醉。想象自己撑一支长篙,在康河的柔波里漫溯,两岸的风景如画卷般徐徐展开,河底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笑意盈盈地在向我这个异乡人致意。这样的旅行不需要护照,不需要签证,只需要一颗敏感的心和丰富的想象力。
当然,不是海市蜃楼的纸上就一帆风顺,却也有不尽如人意的遗憾。比方说,无论怎样用力都闻不到江南雨后泥土的芬芳,尝不到丽江街头小吃的味道,感受不到康河上微风的轻抚,但正因为这些缺憾,反而让虚幻的想象更加美好,也正因为没有具体事物的束缚,想象可以天马行空,可以无限接近完美。
我常常冥想,为什么人们如此渴望旅行?或许不是为了看多少风景,拍多少照片,吃多少美食,而是为了寻找一种可能性——生活另一种模样的可能性。在熟悉的地方呆久了,人会变得麻木,变得不为任何事物所动,以为世界就是眼前这个灰不留秋的样子。而远方,或在旅行的过程中,无论是现实中的还是纸上的,都能打破局限性的认知,让人深临其境地看到生活的无限可能。
在眼前,在手中的纸上旅行时,我不仅仅是一个懒散的游客,也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创造者。我的笔尖,所构建的每一个场景,都带着我对美好的理解与向往。江南的小桥流水,丽江的古城小巷,康河的柔波金柳,这些不仅是我日思夜想的风景,也是内心世界的投射。通过多元素构建在一起的场景,其实是在构建自己的精神家园,构建遥不可及的远方。
我认为,纸上的旅行比真实的旅行更加真实,更加纯粹,更加美好,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各样的琐事缠绕,无法全身心地感受美不胜收的风景。而在一张薄薄的纸上,可以随心所欲,可以专注于每一个细节,可以反复品味每一个瞬间,可以让带着绵绵密密的栀子花香的青花笔锋在山川湖泊中流转,可以任由轻风吹拂,任由阳光灿烂,可以呀,随心随意切换五湖四海,一张张雪白的纸上,没有爬山涉水的疲惫,不会被拥挤的人群包围,只有纯粹的美与宁静,只有安适与和平。
夜深人静,我继续在带着蝴蝶花边的信笺上漫游。这一次,来到了烟雨蒙蒙的江南的雨巷,眼前,细雨如丝,打湿了古色古香的青石板路,我学着丁香花姑娘,撑着一把蓝色的油纸伞,慢慢地走着。巷子两边的白墙被细雨浸湿,呈现出深浅不一的灰色,再往前走走,半掩着的木门里,隐约可见的一个小天井里种着十七八盆花草,远处传来一阵又一阵卖杏花的叫卖声,悠长而婉转,行走在丁香花姑娘走过的青石板路上,好像从戴望舒的诗里走出来一般。
一个转身,我又置身于如梦似诗的丽江清晨。古城的石板路被夜雨洗得油光锃亮,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早起的老人成群结伴在四方街打太极,动作缓慢而有力。淳朴而恬静的客栈的门陆陆续续打开了,素面朝天的老板娘们开始洒扫庭除,我悠悠闲闲地坐在一棵老槐树下,要了一碗豆浆和两根油条,看阳光慢慢爬上古城的瓦檐,爬上参天的古树,这样不可方物的宁静与美好,在现实生活中何其难得,但在纸上却可以随时拥有。
纸上的旅行虽然是我的一场浩大的虚构,但不知不觉间教会了我,人间的美,并非要去多远的地方,而在于用一双怎样的眼睛看世界。一个善于想象,善于思考的人,即使足不出户,也能游遍天下;而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即使走遍全球,也可能一无所获。
此时此刻,我在昏暗的灯光下,即将结束一场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旅行,轻轻合上笔记本,窗外是熟悉的夜色,熟悉的声音,熟悉的城市风景,我知道,只要我愿意,随时可以再次启程,去往任何我想去的地方。因为真正的旅行不在于双脚走了多远,而在于心灵飞了多高。
在纸上,一场浩浩荡荡的虚构的旅行中,我找到了前所未有过的自由、快乐、美景,和不一样的五彩斑斓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