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正月十五元宵节(散文)

夏侯景逸 2月前 112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这是唐代诗人苏味道为元宵节写的诗句。在唐代,燃千灯,驰门禁,古人对元宵节的庆祝,其盛况可以想象到的。在汉朝,元宵这一天原是祭祀太乙神的日子,而闹元宵则是始于隋代。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在一年当中古人分为三元,即上元、中元、下元三个阶段,三元节是农历年的三个祭神、祭祖节日。从旧时候延续至今,汉族以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上元和中元,现民间比较重视,上元闹元宵,中元烧金银纸包祭祀过世的先人,下元节少见热闹。其实下元节是根据中国的历法而确定的,农历十月十五,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中国人自古就有敬祖的信仰,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也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这个节日往往被民间遗忘了。元宵节,它有多个别称,如天宫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和灯节等‌。这些别称反映了元宵节的起源、历史和文化背景。‌

天穹一轮皎月圆,人间万盏灯火红。元宵节遍地是灯,灯的荟萃,灯的海洋。灯,仿佛只能在元宵节才可释放它生命中最大的能量。天上玉盘银辉,地下灯火相映,跑旱船、耍狮子、踩高跷、舞龙灯、扭秧歌……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充满了迷人、欢乐、和谐、幸福的色彩与气氛。

在春节期间,小时候最喜欢大年初一与正月十五。大年初一穿着新衣服,结伴上本家族各家各户拜年,很兴奋又热闹,到了正月十五闹元宵,放鞭炮,舞龙灯,小时候最是喜欢的。在老家的农村,正月十三就开始“打龙灯”了,十三、十四两日,龙灯一般都是拜访刚结婚有喜事、还有添了人丁的人家,尔后就是建了新房,称为“华夏落成”人家,或是考上大学,对“步步高升”人家,带去本族龙灯的祝贺。之后,就是有老人去世人家,对老人去世人家是有区别的,龙灯要上新坟去祭拜的。龙灯到了谁家都会封上一个红包,十元或二十元不等,不过这是以前的数额。

“打龙灯”是有讲究的,把龙头、龙珠的人是有经验的人,或长辈或长得高大有力气的壮汉。把龙尾的人,要脑子敏捷,身姿要轻盈,摆起龙尾来轻巧、灵活,有看头,把中间每节的都是男后生,不过把龙灯的是不怕鞭炮的,因为龙灯到每一家都会燃鞭炮,放炮筒,炮筒是独个的,点着后炸起来特别响,可能带着一点杀伤力,要小心。龙灯有七桥的,也有九桥的或十一桥的,也叫几节,节数多越难舞,但舞起来更有观赏性。龙灯随着鞭炮声与人群的吆喝声,舞得越起劲。

元宵节那天晚上,龙灯拜完每家每户后,就得闹祠堂、祖庙、古树、本族祖先坟墓,喊的声音要齐声响亮,气势要大,这种形式叫送龙灯。然后,把龙灯收放祠堂,停止一切响声,各自回家就关门,晚上就不再出门了。

元宵节老家还有一个习俗叫吃“热羹”,就是用糯米粉做成小汤圆,一同芋头、豆芽、油豆腐、芹菜,放上干辣椒、盐一锅煮,当煮成糊状就可以出锅吃了。记得吃时还有一首歌谣,大意是“弓弓攀,弓弓攀,带仔带女吃热羹”。热羹不但全家都吃,父母还会给自家的猪、牛喂一点,希望来年猪牛肥壮,还会端上一碗祭拜天地,企盼当年风调雨顺。

《说文解字》说,元为始,宵为夜,因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古人称为“元宵节”。闹元宵这是历史传统,盛传悠久,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夜,称为上元夜,俗叫“元宵”。据《隋书》记载,炀帝时,“每当正月,万国来朝,留至十五日,于端门外建国门内,绵延八里,列为戏场,百官起棚夹路,从昏达旦,光烛天地,百戏之胜,亘古无比,自是每年以为常焉。”到了唐宋时代元宵张灯结彩已经成为定例。《开元天宝遗事》说,唐玄宗时的元宵节“置百枝灯树,高八十丈百里可见”。唐时京城长安,平时要“禁夜”的,逢元宵节这天却允许百姓通宵玩灯,叫作“驰禁”。宋代元宵节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正月十三日上灯,十八日落灯,名为灯市。

但是,在穷苦的旧社会里,穷苦人家是不可能真正享受到这种欢乐的,也欢乐不起来,穷人家揭不开锅,那还有这份心情去闹什么元宵。正如宋人陈烈《题灯》一诗所说,“官家一碗灯,太仓一粒粟,贫家一碗灯,父子相聚哭。风流太守知不知?惟恨笙歌无妙曲!”

生活富裕了,元宵闹得欢。在元宵节这盛大节日里,各朝代的文人墨客都留下了珍贵的墨宝。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吧,“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彩灯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这是南宋诗人范成大作的《灯市行》;“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诗词以清新俊丽的笔触,写出了元宵佳节满城灯火,游人满街,通宵欢悦的热闹景象。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科技的到来,元宵节花灯的样式也层出不穷,城乡内外流光溢彩,富丽堂皇,烟火年年。宫灯、金龙戏珠、鸳鸯戏莲、榴花灯塔、宫墙、高楼、树枝、灯杆装点得分外妖娆。灯光秀、无人机当显科技的力量,各地大街小巷锣鼓喧天、载歌载舞处处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

今夜元宵节,每一个地方都为此而准备,准备一场龙灯盛宴。每一个都有想法和规划,要赶往哪里看一场打龙灯。我们的节日情怀,是生活的一部分,龙灯,已经被视为点亮未来一年的明灯亮盏。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