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英雄孙占元
孙占元,河南林县临淇镇三弓水村人。1946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在15军45师第135团第7连2排任排长。他关心爱护战士,行军中经常帮助别人扛枪、背米袋,宿营时及时为战友们补衣服、钉鞋带,还常常用自己不多的津贴,为战士们购买日用品或救济有困难的家庭,深受战友们的喜爱和尊敬。
1952年10月14日,在上甘岭战役反击597.9高地2号阵地的战斗中,孙占元率全排担任突击作战任务。当日17时30分,孙占元带领突击排顺着编为6号、5号、4号的阵地进入主峰2号阵地的坑道内,隐蔽待击。19时,他跃出坑道,亲自带领一个班在前面开辟反击道路。进攻中被敌军几个火力点拦阻,全排进攻受阻。孙占元当即用机枪掩护,令战士李忠先前往炸掉敌火力点。在机枪掩护下,李忠先飞快地靠近敌地堡,将爆破筒塞进去。孙占元带领突击排,迎着震天动地的爆炸声迅猛向前,又连续爆破几个敌火力点,歼敌80余人,很快控制了局面。
此后,敌军向孙占元率领的突击排连续发动疯狂地反击,孙占元沉着指挥,全排同仇敌忾,以坑道为依托,以烟尘作掩护,把冲上来的敌军一次又一次打回去。战斗中,孙占元腿部负伤,为了不影响士气,他一声不吭,先是命易才学带两名战士去炸敌地堡,自己用机枪掩护,又令方振文等战士准备打反击。易才学发现排长声音颤抖,脸色不对,仔细一看,发现排长的腿被打断了,右膝盖骨露出骨碴,只有一层皮连着,身边的泥土被鲜血染红。“排长,你得马上下去,这里有我们,你就放心好了。”易才学说着就要抬排长下去。孙占元虽身负重伤,但神志清醒,他视阵地重于生命,坚定地说:“我是排长,任务没有完成,坚决不下火线。”
山下,敌军又开始反击了。孙占元当即命易才学去爆破敌军最后一个火力发射点,自己则强忍剧痛,满是虚汗的脸贴在机枪托上,朝敌军猛烈开火,实施掩护。易才学乘机跳上石崖,几个箭步绕到敌军火力点的侧后,迅速将手雷投了进去,随即翻身跃起,把机枪往沙袋上一放,对着残存的敌军猛扫,直到全部消灭。尔后,易才学提着机枪,转身跳下地堡朝孙占元的位置跑去。他大声呼喊着排长的名子,却听不到回声,借着战场的火光,他看见排长血迹斑斑的身躯,身下还压着一个敌人,前后左右倒下7具敌军的尸体。原来两腿被炸断的孙占元在弹药用尽后,爬到敌军尸体堆里,解下手榴弹投向敌群。当敌人扑到身边时,他毅然滚入敌群,拉响了最后一颗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为排长报仇!”易才学高呼着,端起枪与战友们一起向2号阵地发起冲击,全歼残敌,收复阵地,胜利完成了反击任务。
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孙占元追记特等功,追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为了纪念他,他的家乡三弓水村改为占元村。
一级英雄胡修道
胡修道,1931年生,四川省金堂县人。1951年6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任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5连战士。195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作战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先后参加了1952年秋季战术性反击、上甘岭战役和朝鲜东海岸反登陆防御作战。
1952年11月5日,美韩军攻击的重点是上甘岭左侧597.9高地。志愿军利用597.9高地周围的大小山头构筑了12个阵地,胡修道和班长李锋、新战士滕土生负责坚守3号阵地。
由于是第1次与敌人真枪实弹地干,年轻的胡修道起初还有些心跳。当敌人第1次向阵地冲来时,胡修道紧握爆破筒的手渗出了汗水。眼看着敌人越来越近,班长一声令下,胡修道就没命地往敌群中扔手榴弹、手雷、爆破筒,直到班长抓住他的手腕,他才知道敌人早已被打退了。
不久,两个多排的敌人在炮火的掩护下又发起了第2次进攻。这次,胡修道和班长先集中火力向分散的敌群两边打,迫使敌人往中间挤,再往前面猛打一阵,让前面的敌人爬不起来,后面的往前拥,等敌人挤到一起时,突然向敌群投手榴弹。这种被称为“包饺子”的方法果然奏效,直打得敌人丢盔弃甲,四散逃命。打退了敌人两次冲锋后,胡修道和滕土生就成了“老兵”了。班长被调去支援9号阵地,他们俩又连续击退了几个排的敌军多次疯狂反扑。
他们刚想停下来喘息一会儿,这时,连指挥所传来紧急战报:10号阵地没人了,敌人攻得正急!这时,连长朝他们一挥手,他们立即又突破敌人几道火墙,来到10号阵地。发现守在10号阵地上的只有一个已经挂了彩的战士,而旁边的0号阵地正是几天前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地方。带着一腔怒火,胡修道和战友又击溃敌人的多次进攻。
这时,排长郭三旦向他们匍匐过来支援,可就在刚进洞的一瞬间,一发炮弹在排长身边爆炸了。“死也要守住阵地!”这是排长牺牲前留给他们唯一的话。排长牺牲了,负伤的战友滕土生又被调走执行其他任务,阵地上只留下了胡修道一个人。正当胡修道感到身体极度虚弱,准备停下来吃口炒面时,正前方一大群敌人又蜂拥而至。胡修道炸雷般地吼了声:“还我排长!”兜头就是一阵手榴弹。砸得正酣时,几个战友过来支援,说:“连长命令你速回3号高地!”
为了尽快结束战斗,敌人把坦克开了过来,几百门火炮齐射过来,头顶上的飞机开始狂轰滥炸。胡修道依靠着所剩不多的弹药,在3号、10号高地间来来回回地打,竟奇迹般地打退了敌人十几次进攻。阵地上没了一点声响,静得让人喘不过气来。胡修道等待着敌人最后的反扑,决心与敌人同归于尽。
黄昏的时候,敌人又一次漫山遍野地挤压过来。胡修道扔完最后一颗手榴弹、手雷后,抓起自动步枪,跳上阵地,大吼一声:“敌人上来了,冲啊,为战友们报仇,为祖国人民争光!”随着这一声怒吼,周围阵地同时响起了撼天震地的杀声。千钧一发的时刻,志愿军的大部队赶到了,敌人再次溃逃,战斗胜利结束了。
这一天,胡修道在战友都伤亡的情况下,他一人顽强作战。从上午打到黄昏,打退了敌人41次冲锋,歼敌280余人,在后续力量的增援下,守住了阵地。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给胡修道记特等功,授予他“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颁发一级国旗勋章、金星奖章。1953年,他出席了朝鲜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