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人缘(散文)

幸运星 3天前 30

每年农历四月份,正是青黄不接的季节,尤其是上世纪六十年代。

曾记得,那是父亲去世的第二年春天,我在读三年级。那天,正逢马庄集市,正好是礼拜天。因为粮食不够,为了尽量让我们吃饱,母亲约我一起去集市买粮食。

到了集市,看见那红红的樱桃,我垂涎欲滴。母亲看透了我的心思说:“等买好粮食就给你买点儿解馋。”说完就拽着我,往卖粮食的市场走去。

那个动荡的年代,粮食都不够吃。卖粮食不是吃不完去出售,而是是等钱急用,才从自家舍不得吃饱的口粮,拿到集市卖,一般都是10斤8斤的卖,最多的也不会超过20斤。

我娘俩来到这里,5斤8斤的买了30多斤,正想准备回去。这时一个小女孩儿看上去十二三岁,和我年龄相仿,衣着褴褛,来到母亲跟前说:“婶儿我那边有两只鸭子求您买了吧。”说着,就拽着母亲往她那边走。

母亲温和的说:“那鸭子为何不留着下蛋呢?”

小女孩儿眼睛里已经溢满泪水说:“我娘生病了,肚子疼了几天,啥也不吃,我好怕……我想把鸭子卖了,就有钱给我娘看病了。”

母亲又问:“你父亲呢?”

小女孩回话道:“去年得病死了。”

我心底善良的娘,怎能见此事不管?于是说:“你家住在哪里?我是医生带我去看看你妈。”

满心感激的小女孩回答:“就在离集市一里多路前面的小村子。”

小女孩儿把两只鸭放在篮子里,走在前面,母亲叫我在集市一个角落等她。当时我恨死了那个小女孩儿,害得我樱桃吃不成,还要在集头上看着买好的粮食等母亲回来。

春天太阳晒得我汗流浃背,离我不远处,有棵大树,很想把袋子里的粮食拖到阴凉处,可我又怕把布袋子拖破。只能在太阳底下暴晒。大概过了有两个多小时,集市的人都慢慢开始散去。母亲才回来。

我依然想着那红红的樱桃,馋劲儿促使我忍不住开了口:“妈!你答应我的樱桃还没买呢?”

母亲从来舍不得训斥我,说:“没钱了,等下次来,妈一定给你买。”

我把嘴撅得能挂一个大油瓶。

母亲隔三差五出诊,我猜测是去小女孩的那个村庄,给小女孩的母亲治病。

直到农历七月份,一个中年妇女,手里提着几斤新鲜枣儿,打听着来到我家说:“请问,这里就是江医生家吗?”

我刚放学回家打开锁,我们家经常是铁将军看门儿。我惊讶的看着她说:“是的!请问您是哪位?请进屋坐吧!”

那位中年妇女,于是跟着我进了屋子、说:“我是你妈的病人,你是她的女儿吧?”

我说:“是的,我妈在医务室还没回来呢!”

那位中年妇女又说:“家里那棵大枣树,打下的枣,送些过来给你们尝尝。你妈不在家,我就先回去了。”说着,把篮子里的枣,倒在我们家的那个大篮子里,手里不知啥东西塞到枣堆里,然后就走出我家大门。

走出去,不到几分钟,见母亲拉着那位中年妇女又回来了。

我问母亲:“她是谁呀?”

母亲说:“你还记得在马庄集市上,遇见的那个小女孩儿吗?她就是小女孩儿的妈妈,你叫她崔婶儿吧。”

我恍然大悟。

母亲进门放下药箱,热情的问崔婶病情如何。这一问不打紧,只见崔婶双眼溢满泪水说:“好多了,不是您,也许我就没了,留下这两个孩子,不知如何是好,这点枣,是我家小丽硬要我送来的。”

母亲又说:“她婶儿,你既然来了就给你针灸后再回去,别放在心上,我是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

母亲在忙着给崔婶看病,我眼睛早就盯上那篮子里的脆枣。趁母亲不注意,我使劲抓了一把,可就这一把,里面竟然有5块钱露了出来。

我赶忙凑到母亲跟前说:“妈,这钱是崔婶儿送来脆枣里的。”

母亲在全神贯注给她针灸,就像没听见。

我把那五块放在桌子上。当初猪肉只有7毛3分1斤,5块钱可以买7斤肉呢!见母亲没理睬我,抓起枣儿就往嘴里塞,那脆枣是我记事以来,最好吃的水果。

母亲给她诊治好,就开始做饭。崔婶帮忙擀面条。一边做饭,一边聊天就像是亲姐妹。

吃过午饭,母亲对崔婶说:“她婶儿,你能来我就不用再出诊,记着隔一天,来一次。这枣儿以后别送来,也好卖几个钱,一个女人带两个孩子不容易。”

我看到崔婶眼含泪水,嘴唇抖动,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母亲笑着说:“啥都不用说,你拿我当自己姐姐就行了!”说话间,母亲把桌子上的5块钱偷偷塞进她的衣兜里。

自此之后,崔婶就成了我们家的常客,她实在过意不去,就给我们做几双鞋,有时也帮我家摊煎饼。

母亲在那块土地,有很多干姐妹。落实政策后,母亲离开山东,崔婶也来到我家挥泪和母亲告别。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