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英雄黄家富(江山散文)

林渊墨 3天前 23

黄家富,1931年生,四川璧山县人(现重庆璧山)。志愿军第12军34师100团2连副排长。

1952年秋,志愿军发动了秋季战术反击战,黄家富所在团接受了夺取红山堡的任务。红山堡原是个无名高地,突出在敌人阵地的前沿,是敌人的门户。夺到红山堡,打开敌人的大门,可以把这一带的战线整个向前推一步。山头上原本满是苍翠的松树,都叫炮火打光了,只剩下一棵光秃秃的树桩。满山的土也被炮火翻了过来,红彤彤的,又松又软,连棵草都不长。志愿军战士给这座山头起名红山堡。

防守红山堡阵地的全是韩军,绕着山头修了不少地堡。山顶上还有个坑道,口朝上,就像天井一样。这天井坑道就在那个枯树桩子附近,里边有两排人,9挺机枪,是敌人的主要火力点。志愿军100团团长决定成立爆破组,先摧毁敌人的这些火力点,扫清进攻的道路。黄家富所在的2连奉命抽5个战士组成爆破组,专门对付那个垂直坑道。黄家富担任第3爆破手。

1952年9月29日下午5点50分,反击战打响了。志愿军的炮弹像冰雹一样砸向敌人阵地,红山堡上土石纷飞、烟火冲天。半小时后,部队开始冲锋,跑在最前面的是那5名爆破手。敌人用大炮、机枪组成交叉火力网,拚命阻拦。当突击部队接近敌人阵地时,5名爆破手就只剩下黄家富一个人了。艰巨的爆破任务全部落在黄家富肩上。他捡起第1爆破手的炸药和手雷,像猛虎一样冲上了敌人阵地。

天黑下来了,炮火映红了夜空。山头的土都打虚了,一脚踩下去,没到膝盖骨。黄家富满身带着炸药手雷,冲到山顶上,爬过一道打烂的铁丝网,又爬过一道,可是怪呀,怎么也找不到那棵枯树桩子,更找不到天井坑道。刚才一阵炮火,那枯树桩子早炸得没了影。敌人打起照明弹,一颗颗挂在半天空,阵地一时照得雪亮。黄家富急得冒汗,正爬着找,敌人向他打了两枪。他一滚滚进个炮弹坑,往前一瞅,只见两个敌人冲着他走来,嘴里不住咋唬着,给自己壮胆。忽然间,前头地面上钻出个闪亮的玩意,越钻越高。一转眼,一个敌人顶着钢盔,从地底下爬出来了。原来这就是坑道口啊!黄家富待3个敌人靠拢了,一甩手扔出去一个手雷,然后冲到坑道口边,塞进去一个炸药包,只听“轰”的一声巨响,敌人屯积在山上的两个排主力,一枪也没还,就被黄家富当作饺子馅,包到土里去了。

黄家富被炸起的石头砸伤了,满脸满脖子都是血。他身边一点炸药都不剩了,前面敌人的火力还密,一定得回去取炸药。黄家富顾不得擦去脸上的血,跑回到两名牺牲的爆破手身边,捡起炸药和手雷,一转身又跑上了阵地。这时,部队早已占领了山头,开始向前发展,却被一挺机枪封锁了去路。黄家富从地上拾了个钢盔戴上,侧身爬了上去。那原来是一条20多米长的盖沟,两头都有开口。为防止敌人从另一头逃走,黄家富先在一头开口处放上一个炸药包,拉开导火索,然后拚命跑到盖沟的另一头开口处,接连扔进去两颗手雷,没等他滚出多远,只听轰轰几声巨响,黄家富被腾起一米高,震昏了过去。

不知过了多久,黄家富醒了过来。这时他身上已没有炸药包了,他摸到一把小铁锹,把5颗手榴弹绑在上面,朝不远处一个机枪工事爬过去。他先甩了一颗手榴弹,趁烟没散尽三步两步蹿上去,把小铁锹插进了射击孔,敌人的机枪工事就这么报销了。

已经是后半夜,天上有了月亮,被炮烟遮着,朦朦胧胧不大亮。黄家富身上已经一点儿弹药也没有了。他正急得四处张望,忽见有战友背着炸药过来,忙喊住他,可看那人光张嘴不出声,黄家富一摸自己的耳朵,全是血,才知道自己被震聋了。他要了两包炸药,便向半山坡上一个工事冲去。那工事四四方方的,是个屯兵的大掩蔽部。正在这时,在一阵排炮的掩护下,二三十个敌人从另一个方向也向掩蔽部冲来。敌人反击上来了!绝不能让他们占领掩蔽部!黄家富大喊一声,迎着敌人飞跑过去。他的大胆动作把敌人吓懵了,没命地往工事里钻。等他跑到工事跟前时,刚巧敌人也都钻了进去。他迅即一拉导火索把炸药包扔了进去,火光一闪,连人带工事一齐飞上了天。山头上齐声拍着手喊:“打得好啊!”

这一夜黄家富先后爆破了15个火力点,消灭了200多个敌人,还缴获了一挺机枪。随后又主动坚守制高点,身体3处负伤不下火线,打退敌军7次反扑。战后,黄家富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记特等功,授予一级爆破英雄称号,并获朝鲜三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军功章。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