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见一面(散文)

陆沉星 9天前 52

不如见一面

春来了。先是几阵暖风,吹得人心里痒痒的,继而便是那满树的嫩芽,不知何时已爬上了枝头。每日匆匆的竟不知春已深了,送妻上班,妻说,迎春花开了。我怔住了,停下车,见路边的迎春花一丛一丛地开得正盛,娇黄的花瓣在微风中轻轻颤动,与妻站在路边看了许久。这花开得如此热闹,而我竟浑然不觉。倘若不是今日推开车门驻足欣赏,岂不是要错过这一季的花事?想来人生中许多美好的事物,不正是因为我们不肯停下脚步,才与之擦肩而过的么?见了这一面,心中便生出无限欢喜,却也隐隐担忧,不知明日风雨过后,这娇嫩还能剩几朵。

旬日前,回转至我的出生地悬羊砬子屯,在南山,寻找久不曾见的山花,好却见着冰凌花与其他不知名的野花星星点点地开着,白的、黄的、紫的,各自占据一方天地,不争不抢。蹲下身来细看,那些花瓣薄如蝉翼,花蕊纤细得几乎要折断。这些花儿,无人欣赏也开,有人欣赏也开。见了它们,它们开得寂静,谢得也寂静。我忽然觉得自己的烦恼何其渺小。花开花落本是自然之理,见了这一面,便是缘分;不见,也是常情。可人总是贪心的,见了便想再见,殊不知花有花期,过了时节,便只能待来年了。

从悬羊砬子往回走,转弯处的山边,又见一块巨石,上面覆盖着厚厚的青苔,摸上去柔软湿润。石上的苔藓是静默的见证者。它们附着在古老的石头上,一点点地生长,不急不躁。我跨过沟渠,用手指轻轻抚过那些细小的生命。苔藓不会说话,但它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诉说着时光的故事。见了这一面,我才明白,原来生命可以如此安静而坚韧。离别时,我回头望了望那块石头,知道下次再来,苔藓或许依旧,而我却已不是今日的我了。

山是最为恒久的存在。出生地的七座砬子,初见时巍峨挺拔,令人心生敬畏。多年后重游故地,还是那七座砬子,可观景的人却已不复当年心境。记得年少时第一次登顶,气喘吁吁地爬到山顶,俯瞰山下,回望小村,顿觉心胸开阔。如今再去,腿脚已不如从前灵便,走走停停,却更能细品山中的一草一木。见了这一面,方知时光流逝之快,也明白了山之所以为山,正在于它的不变与恒常。人不能两次见到同一座山——因为山虽依旧,人已不同。

最是意中人,相见时难别亦难。有的时候,念头里的意中人,又何必只是心上人呢。也许是一字之师,就如我那日酒后,撑着一把素色的伞,雨丝斜斜地落在伞面上,又顺着边缘滑下。在深夜的雨中,向杨先生请教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在他的答疑解惑中,我能听得出来他在电话那端绽放的笑意。我们说,不如见一面吧。街角那个小酒馆,明暗交错,那杯浓烈的小烧,简单的下酒菜,成就了我与先生的师生情。见了这一面,足够我回味许久;可心中又生出无尽的渴望,盼着下一次相见。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有时就像这雨后的阳光,温暖却短暂。

见与不见,原是大有不同的。见春花,知生命之绚烂;见林花,懂自在之可贵;见石苔,悟时光之悠长;见山岳,明恒常之意义;见授业者,觉师生情情深意切。每一次相见,都是独一无二的机缘,错过了便再难重现。正因如此,我们才会常常有“不如见一面”的念头——见了,心中便有了印记;不见,终究是一片空白。

相见终有别离,是谁也逃不过的宿命。花会谢,人会老,山虽在,情怀已非。我们在这世上来去匆匆,能做的不过是珍惜每一次相遇,铭记每一刻感动。离别时的忧伤,恰恰证明了相见时的珍贵。若无别离,又何来重逢的喜悦?若无逝去,又怎知拥有的幸福?

不如见一面。哪怕只是短暂的一瞬,哪怕随后便是长久的分离。宇宙浩渺,两个生命的相遇本就是奇迹。见了,便是缘分;不见,便是错过。人生苦短,何必留下太多遗憾?

停下车,见一见春色;弯下腰,看一看野花;伸出手,摸一摸青苔;登上山,会一会故地;随心见性,见一见意中人。这世间美好的事物太多,而我们能见的太少。不如见一面,让生命少些空白,多些色彩。

见了,便不枉此生。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