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野象谷(散文)

陆沉星 18小时前 5

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既纯粹又撩人,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野象谷了。

严格地说,野象谷是一座公园,坐落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勐养片区之内,是野生亚洲象交流汇聚的中心地带。

西双版纳属于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长夏无冬,又兼有大陆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优点,日温差大,年温差小,静风少寒,基本无霜。

西双版纳,是植物的王国,是各种野生动物的天堂。

我们从普洱去景洪,专程参观野象谷。导游说:“大家可要有心理准备哟!今天中午,大象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

我们都张大了嘴巴,不知道她说的是真是假。却也无人追问,就当是一句玩笑话。看大家的神色,自然是将信将疑了。

大巴在野象谷公园的大门前停下,我们随着导游的小红旗,在人群中穿梭。第一感觉,太阳真是晒人,身体好似搁在火炉里烘烤。不由分说,人们赶紧地往树底下钻去了。

一座很大的餐厅傍水而立,很多张长条桌子,像开会似的排得满满当当,桌子两边都是凳子。导游说:“坐吧,一人挨一人。第一排坐满了,再坐第二排。”

我和太太相对而坐,占据了一张桌子的一半。吃食还没有上来,我透过玻璃看了一眼窗外。水域之间有座小山,与山相连的是一道栈桥。山上绿树葱茏,水中有几只白天鹅在悠闲地游弋着,根本不在乎岸上有多少人。

随着一阵轻盈的脚步声,几个穿着民族服装的小姐姐端着盘子上菜来了。盘子就放在桌子上,有玉米,有山芋,有花生,有豆角,有……

有人说话了:“大象跟我们吃得一样嘛!”

我们都笑了。这才知道,导游是在逗大家玩呢。

接着,又送来了用粽叶子包着的什么东西,还有烤肉串,烤鸡翅、烤鱼片等。同时,又送来了玉米汁、西瓜汁、白米饭等,桌子上摆得满满的,都架起高楼了。

所有人都对那个棕叶子里头包着的东西感兴趣,几乎在同一个时间段里打开了它。原来是一包米饭,黏黏的,黄黄的,极像年糕。我先闻了闻,一股清香直扑鼻翼,似竹子香,似粽子香,似大米香,一言难尽。米饭里面还包裹着一块肉,丝丝缕缕,红红的,腻腻的。我看了半天,不知道是什么肉。

“不会是大象的肉吧?”有人叫道。立马,很多人都笑了,说:“管他是什么肉呢,好吃就行!”

吃过饭,开始自由活动。我们随着人流,先去看植物。

野象谷的植物,自然是西双版纳的精华了。只可惜,我对于植物的认知几乎就是个文盲。资料说,这里的植物有三千多种,分为棕榈园、百竹园、榕树园、兰花园、民族植物园、龙脑香植物园、热带香料及药用植物园、滇南濒危植物园等区域。

漫步在园区中间的一条石板道上,两边都是各种各样的植物。我不认识它们,更不知道它们有多么珍贵。却也不得不心悦诚服地去欣赏,去接近,去触摸……那一棵棵直立挺拔的枝条,那一簇簇相拥相爱的藤蔓,那一朵朵绽放得如伞如瀑的花儿,那……

最精致的花园,是在野象谷的北侧。像是一座山,山下有河,河又连着湖。我们在山谷中盘绕,一会儿涉水,一会儿在湖里抄水净个手。各种名贵的花儿,就在我们的身边,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着,享受着。我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不知道它们属于什么科类,更不知道各自都有什么特性。我却看见了它们的形状,千奇百怪,竞相斗艳。我也能嗅得出它们散发出来的芬芳,让人陶醉,让人心潮澎湃,让人舍不得离开。

大象是这里的主人。当然,大象也不是随处都可以看得到的,都在“家”里休息呢!

有一个很大的表演场,是大象展示身姿与才艺的舞台。表演场基本上是按照大象的生活习性设计的,有些原始,又有些现代。原始,是很多东西就是山里原来的实物。现代,则是有了称重、测温、量身高等设施,还有供其表演的各种道具。

表演场的两边,是观众座席。一排排座椅,一条条巷道,一只只电视屏幕,宽大高耸的敞篷……

我们去时,座位几乎坐满了。抬眼望去,黑压压的一大片,谈笑声,叫喊声,此起彼伏。我们来回穿梭了好几个巷道,才在后排的边上找到了两个空位子。我们这一行共有20多位,都先后进场了,却一个都没有看到,不知道都散落在什么地方了。

首先登场的象,看个头应该是一头年轻的大象。驯象员是一位男士,解说员是一位女士。大象是光着身子的,驯象员、讲解员却头戴一把雨伞。当然,只是一把很小的雨伞,就如同一顶帽子似的。

讲解员说着西双版纳大象的特点与生活习性,驯象员两手空空,跟着大象进场。大象在前面走着,驯象员口中念念叨叨的。大象绕场一周,走几步,又小跑几步,像是在做运动前的热身。这头象在场上转了一圈,便回“家”了。接着,出来了四头大象,身后都跟着一位驯象员,都是口中念念有词。四头大象,分散在表演场的四个角落。只见它们一会儿向观众席上甩甩鼻子,一会儿抬起一只脚踢几下,一会儿摇摇两只大耳朵。表演完了,也陆续回“家”。再出来的一头大象,看形态,体格健壮,属大象中的青春偶像。步伐慢慢悠悠,四平八稳,像是个教书的老先生。它的表演是吃东西,只见驯象员向地下扔香蕉、苹果,大象的鼻子一卷,很随意地就卷了起来,塞到嘴里去了。看其吃相,仿佛几天都没有吃东西了,又甜又香,却又不失悠雅。吃了一个,鼻子又自动地伸了过来。驯象员不想给,大象稍客气了一下,还是“抢”了过去。

这头大象还没回“家”呢,又来了一头。讲解员说,要给大家秤称体重。随着驯象员的手势,大象站到一个平台上。不一会儿,工作人员报出数字来了:两吨多一点!大象缓缓地走下平台,站在表演场的中间。讲解员说,还要给大象量一下体温。便大声问观众:“知道大象的体温从哪里量吗?”

观众席上有人叫道:“肛门!”

“对了。这位朋友说得对,就是从肛门处量。”讲解员说道。

工作人员手里拿着温度计,在大象肛门处扫描了一下,报道:“摄氏36°7呢!”

原来,大象的体温跟人的体温差不多。

这轮表演才完,齐刷刷地又上来了好几头大象。它们一个接着一个,整整齐齐地绕场一周。然后,分散在表演场的几个角落,面向观众,又是甩耳朵,又是甩鼻子,仿佛特别开心。就在观众报以热烈掌声的时候,大象们则用鼻子从地上的水池子里掏起水,一甩鼻子,水洒向观众。坐在离大象不远的人,都被洒得满身是水。被洒上水的人们并没有生气,倒像是中了彩票似的特别高兴。这个时候,所有的观众都哈哈大笑了起来。大象们像是受到了鼓舞,伸出鼻子,一次又一次地向观众席上洒水。观众席上,有人带了雨伞,就将雨伞撑开,故意地迎向大象。大象毫不客气地掏起了更多的水,用了更大的力气,将水洒向那些撑了伞的人们。

观众席上的笑声像一股浪潮,此起彼伏。大象的洒水活动,还在继续……

表演场外的太阳黄黄的,却突然下起雨来了。这雨,从第一滴下起,一滴接着一滴,哗哗地就下成阵势来了。我们待在座位上没有动,却听得出篷顶上的雨滴是真真切切的稳准狠哟!

再看表演场上的大象,表演依旧,丝毫没有因为下雨而停止应该有的活动,仿佛这雨跟它们没有任何关系。

驯象员、讲解员,头顶上戴着的小伞倒是起作用了。起码,他们的毛发没有受到雨的侵袭。

大象们陆陆续续地回“家”了。我们呢?不看大象,看下雨了!

2025年4月16日写于合肥翡翠湖畔

(原创首发)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