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冥想(散文)

韩熙羽 14小时前 6

那夜无眠,窗外春花的香气溢出夜色的堤坝,漫过窗棂,在我的房间里弥漫开来。我打了几个喷嚏,我知道是春风借着花香在撩拨我的嗅觉。我披衣下楼,拨开夜色,独自一人来到玉兰花树下。暖风一吹,吹皱了月光,吹落了花瓣,也吹走了我的惆怅。我想何必惆怅呢?何必焦虑呢?人到中年,大多都有过焦虑的经历。很多中年男人喜欢喝酒,我想喝的未必是酒,而是无以言说的焦虑和孤独。我不胜酒力,很少饮酒。倒是喜欢一个人独处,去深林中也行,去山野中也行,去天地间的某一角落,静坐独行,发呆冥想,享受思接千载、神游八方的自由和舒畅。

攀爬到山峦之巅,须是人迹罕至的地方。寻一巉岩盘腿而坐,看风撵白云,听鸟鸣空山;山光在青苔上跳跃,白雾在树林间逡巡;日月在天地间流转,生命在时光里接续……此时,岩石、松柏、飞鸟、白云,都是你的,甚至你眼之所及,哪怕千里之外,都是你的;风声、鹤鸣、虎啸、狼嚎,也都是你的,甚至耳之所及,哪怕是宇宙深处的悸动,都是你的。还有什么忧虑与不足呢?胸中有墨,挥手间便可使天地变色;口中有弦,舌蠕便可吹弹高山流水。静坐冥想,乐在其中,不必小心翼翼,不必思前想后。久在社会中,年齿日增,而天真日少;久在人世间,年纪愈增,而藩篱愈牢。时间久了,似乎笑不像笑,哭不像哭了。而一个人独坐在山巅之上,可以恣意妄为,潇洒地与天地对话,想哭,眼泪也是晶莹剔透的,想笑,声音也天真烂漫的。最好的状态莫过闭上眼睛冥想,想想什么就想什么。我在想,屁股下的巉岩是否有神仙来过?没有神仙,至少诗仙来过。那我可是祖上有阴德或我用尽了毕生的幸运,能与诗仙坐过的地方亲密接触,我岂不是“诗运”大发,随口吟唱道:吾独坐巉岩兮,观四方;与太白对饮兮,用大觞;有佳作兮,可流芳……哈哈哈,噫吁嚱,什么牛鬼蛇神,什么腌臜玩意儿,统统滚蛋!可惜了,冥想中断,被一声春雷惊醒,耳畔山风依旧吹我鬓。我不是李太白,非但没有佳作,就连酒量也不及他的十分之一。

我常艳羡那些隐居山林的人士,虽粗茶淡饭,但却知足快乐。凡尘世俗像一根粗壮的绳索把我们紧紧地束缚住,想跳出简直太难。这些年有一个夙愿一直未能达成,就是寻一处深山老林,在里面搭建一所小木屋,在小木屋周围种上瓜果蔬菜,自给自足。不用操心,不用工作,没有世事纷扰,想吃就吃,想睡就睡。这该多么美好啊!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就在想,闭上眼睛冥想,在古树之下,青苔之上,深潭之侧,弹琴长啸,何其洒脱!朝引凤凰和鸣,午约仙鹤伴舞,夕招白鹿赛跑,夜请雕鸮唱歌。兴之所至,架上一口大鼎,也做一回“钟鸣鼎食”之人。以清风为扇,以月光为火,煮一鼎日月春秋,让岁月在鼎中沸腾,沉淀,以深林为网,过滤掉渣滓,只剩下春花的香和秋月的净。我坐在鼎前,闭目冥想,内视自己,进入有我以致于无我的状态。如此,身心俱康健,焦虑和烦躁的阴霾一扫而光。

如此,一个人享受孤独,享受冥想之乐,在冥想的世界里挥洒自如、狂放不羁,让灵魂裸奔。灵魂裸奔可以彻底放松身心,疗愈心疾。

其实,我在孩童时就有冥想的爱好和习惯。不过那时的冥想在很大程度上叫幻想,幻想着未来诸多美好的事情。让我记忆犹新的两个场景,一是夜幕降临的时候,我写完作业趴在桌子上看着忽闪忽闪的烛光发呆幻想。烛光多美呵,发出柔和迷离的光,像是一首朦胧诗。我完全沉浸其中,想象烛光里到底藏着什么秘密。那一刻真想作诗一首,可是孩童时只会背诵浅显的唐诗,还未曾获得作诗的本领。不过,写诗的念头是在那摇曳的烛光里诞生的。多年以后,因出租屋里停电,我又一次点燃了蜡烛,看着久违的烛光,灵感在大脑中迸发,我写了一首诗,如下——

我喜欢黑夜里点着蜡烛

就像月光喜欢夜晚一样

每当夜晚漫卷开来的时候

我便闭上眼睛静静地坐在角落里

蜡烛的火苗轻轻地一闪一闪着

似乎是在耳语却又装作沉默

我仔细地倾听着烛光朦胧了黑夜的声音

比蚂蚁爬行的声音还小还轻

我忍不住睁开眼睛

       扑朔迷离的烛光像是酒后的眼神又像是哲学

       静悄悄地天真顽皮却又像是儿童的稚脸

       我似乎又从烛光里听见

       来自远方大海上波涛的翻浪声

       又像来自天山上雪花融化的声音

       我顺着烛光朦胧的方向看去

       隔着朦胧的夜的那边还是夜的朦胧

另一场景是在秋日的夜晚站在平房顶上或石桥之上仰望星空。儿时老家的天空特别蓝,夜晚的月亮和星星特别亮。望着澄澈辽阔的天空,我会发上好一会儿呆。闭目聆听宇宙中发来的细微的声响,似星星在耳语,似月宫中嫦娥挥舞长袖发出的窸窣的声音。我在想,宇宙到底有多大?地球上的生命到底是怎么进化出来的?天空中的星星为什么不会掉下来?现在想想,这些问题其实是很简单的,但却又是个深奥的哲学问题。结婚生子后,有时领着孩子在小区里散步,孩子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像我小时候在心里疑问的那些问题一样,可是,我却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我知道是我想复杂了。人生总是由简单走向复杂,又由复杂走向简单。人往往从孩子变成大人,又从大人变成孩子。这些都是哲学问题。哲学问题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静坐冥想,不仅可以疗愈,还可以生慧。这里需要修炼,像是练习武功一样,心无旁骛,一心一意方能达到虚极静笃的状态。我们世人太追去“实”的东西了,却往往忽视了“虚”的东西。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话我现在视为真理。老子在那个物质条件相较于现在算是非常落后的时代能窥破天机,实属不易,已非常人所能。那个时代不知有多少人能理解?现在我们后人又有多少人能理解?虚者,有多重意义,我们常取褒义的来讲,是指谦虚,虚怀若谷,方能百川入海。这些道理人们都懂,可是做到的却不多。我常常告诫自己,在生活工作中要常怀谦虚之心,可是当取得了一些成绩时却又自高自大起来。虚就是要放空自己,忘却贪念,回归婴孩般的天真。这样就能与宇宙同频共振,吸收天地之间的正能量。有时抓耳挠腮不如静坐冥想,譬如写作,想刻画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想构思某个曲折的情节,又譬如想开拓单位新业务、创新新模式,我往往是在深夜里以静坐冥想的状态捕捉到灵感的。

静坐冥想,虚极静笃,以致于无我,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何其快哉!何其乐哉!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