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拜年(散文)

苏羽夜 2月前 109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唤醒了新的一年。拜年,这古老的习俗,如暖流在涌动。人们带着笑容,互相道一声祝福。亲情、友情在这一刻凝聚,让新年充满了温馨与希望。生命的每一次起跑,进入心跑道,都是以春节拜年为标志的。

拜年,是新春的序曲,是亲情的纽带,更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美德的生动体现。每逢新年,孩子们穿上新衣,怀揣着满心的欢喜与期待,跟随着父母的脚步,去给长辈们拜年。那一声声亲切的问候,那一次次深深的鞠躬,蕴含着小辈对长辈的感恩之情。老人们则满脸笑容,慈爱地看着孩子们,将准备好的红包递到他们手中,祝福着新的一年里孩子们健康成长、学业有成。这种温馨的画面,年复一年地上演,成为了过年时最动人的场景之一。

这传统的互动方式,拉近了人与人间的距离。每一次拜年,每一次接触,都是给情感关系注入润滑剂。

拜年,也是亲朋好友间相聚的珍贵时刻。平日里,大家各自为了生活奔波忙碌,很少有机会相聚。而过年,就像一个无声的约定,让分散在四方的亲人们得以团聚。走进熟悉的家门,看见那一张张亲切的笑脸,彼此紧握双手,互相倾诉着过去一年的酸甜苦辣,分享着生活中的点滴喜悦。那种浓浓的亲情和友情,在这一刻得到了升华,让人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与美好。

“亲戚亲戚,越走越亲,长远不走就不亲了。”这句俗语道出了拜年的真谛。拜年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与维系。在相互的走动中,曾经疏远的关系变得亲密,曾经产生的隔阂也在欢声笑语中烟消云散。每一次的拜年,都是对过去的回忆,对现在的珍惜,对未来的期许。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许多古老的风俗习惯在岁月的洪流中渐渐消逝。但拜年这一传统,却依然充满着生机与活力。或许是因为它承载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对团圆、和谐的向往。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拜年宛如一股清泉,润泽着人们干涸的心灵,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停下脚步,去关心身边的人,去感受那份真挚的情感。

大年初一的清晨,太阳还未升起,我们尚在温暖的被窝中沉醉着甜美的梦,村里拜年的声音便已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父母匆忙的催促声在耳边响起,我们不得不赶紧起床,迎接这新年的第一天。

匆忙吃完早餐,我们便要去龙姓的礼堂进行团拜。村里有三个姓,分别是龙、刘、王,每个姓都有各自的礼堂,我们姓龙的是全村最大的姓氏,团拜是祖辈们传承下来的规矩和传统。我们举着旗,敲着锣,打着鼓,浩浩荡荡地向礼堂走去。一路上,欢声笑语,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新年的喜悦。

走进礼堂,满是熟悉的面孔,大家互相拱手作揖,说着吉祥的话语,祝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那种浓浓的乡情和亲情,在这一刻,如同温暖的炉火,将每个人的心都烘烤得热乎乎的。祠堂变礼堂,这是近年的情况,让拜年的气氛更轻松了些。

初二开始,走亲戚拜年的行程便拉开了帷幕。首先必须去的是舅舅家,那时的我们,没有车,脚下的路就是我们的交通工具,却也丝毫不减拜年的热情。我们几个老表都是相约而行,穿过蜿蜒的山路,一路上有说有笑。大家手里提着礼物,礼品酒、包装水果、牛奶等等,礼物的多少似乎在无言中诉说着关系的亲疏,但无论多少,都饱含着对亲人的深深祝福和关爱。

回想曾经,拜年是一件充满仪式感的事情。我们会在亲戚家坐下来,细细地唠家常,分享着过去一年的点点滴滴。而如今,生活节奏变快了,人们有了车,拜起年来方便了许多,一两天就能基本走完亲戚。拜年也变成了流动式的,往往喝口开水就匆匆赶往下一家,只是约定好在重要的亲戚家吃饭,坐下来好好团聚。

一到年关,即便在家中,餐餐也有肉和鱼相伴,但是与拜年时的丰盛菜肴相比,仍显得逊色许多。小时候去亲戚家拜年,饭前必须要吃荷包鸡蛋。过年期间本就肚腹饱胀,面对那再难塞下的几个鸡蛋,着实尴尬。可主人家的热情让人无法拒绝,那殷切期盼你吃下的目光,让人硬着头皮也得把鸡蛋咽下去。

平日里,家中的餐桌不过三个菜简单应付,而拜年时,菜肴数量瞬间翻倍,六个菜已是常态。若是在自家准备了六个菜,到了亲戚家拜年,那必定是八盘大菜,满满当当摆一桌。过年期间,几乎去每个亲戚家里拜年都是一桌的大鱼大肉,还有各种好酒招待。

除了美食的诱惑,拜年更让人陶醉的是那份浓浓的亲情与热闹。在拜年的时刻,舅舅舅妈们亲切的问候,表哥表妹们争抢着与我们交流,欢声笑语在屋中回荡。那份客气,那份真挚的关怀,是在家中独自过年所无法比拟的。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分享着过去一年的见闻,憧憬着新一年的美好,温馨的氛围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而对于我们孩子来说,每次拜年还有一项雷打不动的收获——压岁钱。当长辈们带着慈祥的笑容,将那红包递到我们手中时,那份喜悦难以言表。攥着红包,仿佛握住了整个新年的幸福与希望,心里盘算着如何用这笔“巨款”去实现自己小小的梦想。

拜年的路上,我们穿着新衣,蹦蹦跳跳,寒风也无法冷却心中的热情。踏入亲戚家门的那一刻,温暖扑面而来,大家相互拥抱,互道祝福。大人们围坐在一起谈天说地,孩子们则在一旁嬉戏玩耍,时而偷吃一口桌上的美食,时而好奇地摆弄着新收到的礼物。

岁月流转,那份拜年的纯真欢乐或许在时光的长河中渐渐淡去,但它却永远珍藏在我们的心底,成为生命中一段最美好的回忆。

拜年是让人们看到一张张高兴而熟悉的面孔。岁月的痕迹爬到脸上,却也让人感受到了亲情的永恒。老人们眼中的慈爱,中年人脸上的欣慰,孩子们的天真无邪,都在这拜年的时刻汇聚成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个人的心田。

时代在飞速发展,拜年的方式或许有所改变,电话、短信、视频拜年等新形式层出不穷,但拜年的内涵从未改变。它依然是我们与亲人、朋友之间维系感情的重要纽带,是我们传递祝福、分享喜悦的美好时刻。

新春的脚步不停,拜年的故事还在继续,愿每一个新年,我们都能在这份传统中找到归属,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与温暖。

2025年2月12日原创首发于秀才文学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