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父亲的农耕生活(散文)

叶熙辰 19小时前 23

我的父亲是地地道道一位农民,母亲是南京的一位下放知青。当年农田承包到户的时候,由于母亲是城市户口,没有分到田地,只有父亲分得了二亩田,另加五分开荒地。那时候,我们也已出生,但户口跟随母亲走,也是城市户口,所以,我们姐弟三人都没分到田地,只分给了父亲,母亲却分配了工作,在晶桥镇粮管所工作,做了一名真正的粮食工人。母亲自从工作以后,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早上把早餐做好,让我们姐弟三人吃过早饭,看着我们上学去了,才骑上父亲买给她的凤凰牌自行车去上班了。父亲吃完早饭,也去农田劳动了,我们家都形成了三角形的关系,父亲去了田地劳动,母亲去了单位工作,而我们去了学校上课,都去了三个不同的地点。中午,由于路程较远,母亲不回来做午饭,而是父亲从农田干活回来做午饭,那时由于经济条件落后,只能吃些自家种的蔬菜和瓜果。一月当中,很少吃上一顿猪肉,为了我们的营养充足,父亲还是每月让我们吃上了两顿猪肉,父亲很会烹饪,把猪肉做出了很多种吃法,什么红烧肉、梅菜扣肉、大蒜炒肉片等等吃法,那时的猪肉特别香,每次都让我们满嘴流油,大饱口福。等我们吃完午饭,全都去了学校,父亲才扛着锄头,去给黄豆地里锄草去了。母亲到了下午五点才下班,没有片刻耽误,就匆匆忙忙回家里做晚饭了,大概是母亲的手艺更胜一筹,我们每天吃晚饭,都会多吃半碗米饭呢,所以,我们一家人,都是早上各去一方,晚上才能回家团圆。

那时候,村上的农田是个缺口,每个户头只能分到二亩田地,由于父亲一个人是农民,只能分到二亩田,用以种植水稻和小麦,每年除了上缴国粮,剩余的粮食才能作为全家人的口粮。由于田地少,每年剩余的口粮根本不够全家人填饱肚子。那时,由于母亲在粮管所工作,因此可以拿出一部分工资,在粮管所买一些议价粮,来补充我们的口粮。那时候,父亲看到我们都在长身体的时候,不能让我的的营养失衡,或者不忍心用高价每月去购买议价粮,他看到村上很多地方,尤其是在田埂旁边,有很多荒废草地,都长满了野草,无人问津,父亲就像发现了个宝贝似的,用钉钯和锄头,给这些荒地全部锄掉了野草,并把泥土翻了个遍,还用锄头把大块泥土捣碎摊平,父亲趁我们在双休日,便教育我们说:“你们晚上做家庭作业,白天都跟我去地里干活,不然,你们每天能填饱肚子的粮食,都不知道是怎么含辛茹苦种出来的,我要让你们亲自去体验劳动,体验生活。”

就这样,我们姐弟三都被父亲拖进了农田,父亲看着种下去的一棵棵黄豆苗,就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对我们手把手教导着,并严厉道:“你们用锄头锄草,一定要心细,看准了再锄地,别误把黄豆苗给锄掉了,谁先锄完任务?谁先休息,谁锄草的干净?谁多吃一块肉,”这种奖励,果然凑效,我们姐弟三,还没锄头柄高呢,就已把锄头在手上玩的很溜了。三人弯下腰,睁大眼睛,看着野草和黄豆苗的距离,生怕一个不小心,误锄断了黄豆苗。姐姐毕竟是女孩子,年龄也大几岁,不但锄草锄得干净,而且翻动的碎土很均匀平整,早已把我和弟弟抛在了身后,为了能赶上姐姐,我和弟弟也加快了速度,但明显锄过的草地,并不干净和平整,其效率和姐姐没法比,大概由于体力不支,我和弟弟的腰又酸又疼,刚锄完一步远,就站直了身体,让酸疼的腰暂时休息一下,尤其是我的眼睛不够用,脑子是灵活了,但眼睛不怎么配合,无意锄断了几棵黄豆苗,为了不让父亲发现,我把锄掉的野草覆盖在黄豆苗上,以掩人耳目,当我们三人都锄完最后一棵野草,我们都累得直不起腰了,都精疲力尽躺在了草地上,不停地喘着粗气,直呼好累好累呀。严格的父亲却并没降低要求,也没同情我们的劳累,一遍遍检查我们锄过的草地,细心的父亲,还是找出了我误锄掉的几棵黄豆苗,父亲为了奖惩分明,就对我大声批评道:“干活得尽心尽力,不能偷工减料,更不能欺瞒自己的疏忽大意,把犯错的事给隐藏起来,以为自己办得天衣无缝,实际上漏洞百出,让人耻笑,这种人若不改正恶习,将来必犯大错,而后悔当初。”那天,父亲在田里对我严厉的批评,我不但在姐弟面前颜面丢尽,还要接受父亲在吃饭上的严惩,我一脸委屈,心情冷到了冰点,父亲把大块红烧肉夹给了姐姐和弟弟,还劝说着他俩,你们要多吃点,不然下午干活又没力气了。我手上的筷子,就像千斤重似的,怎么也抬不起手腕,停留在空中,在红烧肉上转了几圈,都没好意思夹一块送进嘴巴。父亲看出我的自卑和羞愧,便鼓励着我说道:“下次一定得改掉隐瞒的毛病,咱们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隐瞒事实,这样下去,只能一错再错,如果知道错了,就大胆承认错了,下次引以为戒,改掉上次的错,保证下不为例,这才是正确的态度,也是为人正直的表现。”听着父亲春风化雨般的教导,我深深地感觉到,犯错再所难免,但要学会改正错误,承担责任,才是真正的做人根本,也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础,以后,每当我犯错了,都会想起父亲夹肉时给我们的这段话,让我刻骨铭心,享用终身。

每逢收割稻谷的时候,父亲也会叫上我们,带上镰刀,都信心实足地迈进稻田,收割前,父亲让我们站成一排,每个人每趟收割六棵稻子,看谁先完成收割任务,那谁就先喝茶休息,而且,晚上奖励一根大鸡腿,那个时候,我们已进入了初中学习,利用双休日,跟随父亲一起去收割稻子,收割开始,我们姐弟三人都不争不抢,认真收割。但父亲却把我们远远抛在了身后,姐姐开始发力了,以整齐干净的动作,把割下的稻杆,一堆堆放齐整,不一会,姐姐把我和弟弟甩在了身后,为了不掉队丢人,为了不做最后一名,弟弟和我也较起劲,用最大的力气和身手,加快了收割速度。弟弟也超过了我的速度,把我丢在了最后面,我感觉满心羞愧,再慢也不能输给弟弟呀?我探下腰,加快了镰刀割稻的动作,几乎是一气合成,六棵稻子握在手心,到集中放平,都是一个节奏,平均在一两秒的时间上,便放倒六棵稻子。当我收割完最后一棵稻子时,父亲和姐弟三人都坐在田埂上,边喝茶,边看着我在挥舞着镰刀,我感觉都用上了吃奶的劲了,还是被他们丢在了最后,我低落着头,浑身疼痛,端起一杯茶,大口大口喝进了肚子。

这时,父亲却告诉我,在我收割的稻子身后,浪费了几捆稻穗,如果不相信,我们可以一棵棵拣起来,最后集中在一起看看,散落在稻田里的稻穗有多少?父亲和姐弟三人,在我刚收割完的行列上,一棵棵拣起散落的稻穗,而且,细心又认真地拣着。直到拣完整个行列里的稻穗,竟然集中了三大捆稻穗,我满脸通红,低头不语,等待父亲的责骂和批评。然而,父亲告诉我说:“你们小学都学过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怎么就忘掉了呢?每一粒都是用血汗换来的呀,来之不易呀!今后,希望你且听且珍惜。”

我看着父亲严厉的脸色,心里无比羞愧,恨不能有个地缝钻进去,如今,我们也都已成了家,有了儿女,每当双休日,也像父亲当年带领我们去田地劳动一样,让他们也学习一下粮食的来之不易,体验一下劳动的辛酸和收获……

这家伙太懒了,什么也没留下。

最新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