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丛竹,曾是泉州城的一方文化圣地,古老的书院藏匿在绿意盎然的竹林中,朗朗书声,如风穿越竹林,焕发起鼎盛的文风。古时,小山丛竹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荣登泉州“旧八景”之首,文人墨客趋之若鹜,争相吟咏。然而,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近代的浩劫让这片曾经繁荣的书院几乎荡然无存。昔日的书院建筑、碑刻、古树,都在战乱和时间的侵蚀下消失殆尽,只留下了这片郁郁葱葱的竹林,依旧守望着岁月的变迁。近年来的重建,让这片古老的竹林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新植的竹子青翠欲滴,与古老的竹林交相辉映,仿若一颗绿宝石,镶嵌在泉州的红砖古厝丛中。错杂的步道、亭台和雕塑披着古意,为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对于好古之人,这片崭新的小山丛竹公园也许难以入眼,他们怀念的是那个古老的书院,那个曾经承载了无数文人梦想的地方,那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韵味。
晚晴室是公园一景。它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一代高僧弘一法师在这里留下了他最后的感慨——“悲欣交集”,这四个字,宛如一曲深沉的挽歌,让人对生命的离合悲欢有了更深的体悟。
说到弘一法师与小山丛竹的情缘,自然离不开温陵养老院。
这个名字在1934年首次出现,它坐落在泉州城北不二祠和小山丛竹书院之间。这里,孤苦无人照管的男性老人找到了归宿。他们在这里得到了精心的照料,感受到了家的温馨与关爱。而弘一法师,更是与温陵养老院结下了深厚的缘分,他的慈悲与智慧,为这里的老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安慰与希望。泉州城彼时有开元慈儿院、妇人养老院、平民救济院和温陵养老院四所民办慈善收容机构,它们是生活在这座城市最底层人民的四大守护神,默默地守护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它们针对不同的人群,提供着各种形式的帮助与关怀。它们的存在,不仅让这座城市更加温暖,也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加坚强。而在这其中,温陵养老院因为与弘一法师的深厚缘分,更是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特殊的文化色彩。
1934年,泉州人见证了一场慈善的盛举。泉州籍的旅沪富商伍泽民,他凭借自己的才智与努力,在上海商界闯出了一片天地。然而,他的成功并没有使他忘记家乡,更没有忘记那些需要帮助的老人。在一位名叫叶青眼居士的倡导下,伍泽民慷慨解囊,捐资设立了温陵养老院。这位青眼居士,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着一颗悲天悯人的心,他深知这些老年人的孤独与无助,因此决心为他们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在伍泽民的支持下,他担任了养老院的院长,肩负起了这份社会责任。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真正的慈善与爱心。
清末进士吴增是泉州文化界的佼佼者,他以其崇高的声望和丰富的经验,出任了养老院的董事长。吴增深知文化的重要性,因此他努力将温陵养老院打造成为一个文化的殿堂。在他的引领下,养老院不仅为老年人提供了物质上的帮助,更为他们带来了精神上的慰藉。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温陵养老院逐渐成为了泉州地区的一个文化地标。每当人们提起这所养老院,都会由衷地赞叹其优美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
这年的3月,随着弘一法师的脚步,温陵养老院再次迎来了历史的转折点。弘一法师,这位德高望重的佛教界大师,应青眼居士的盛情邀请,来到了这所养老院暂住。这是弘一法师首次踏足温陵养老院,但他却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在养老院的日子里,弘一法师不仅为老年人传授了佛教的智慧与慈悲,更为他们带来了内心的平静与安宁。他的到来,使得养老院充满了神圣与庄严。每当夜幕降临,弘一法师都会为养老院的居民们诵经祈福,那悠扬的佛音在夜空中回荡,仿佛是对生命最美好的祝福。在弘一法师的影响下,温陵养老院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居民们开始学习佛教文化,他们在法师的指引下,逐渐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他们开始懂得珍惜当下、关爱他人,养老院变得更加和谐温馨。
弘一法师在养老院的15日暂住期间,他不仅给予了老人们精神上的支持与关爱,更让这个城市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魅力。许多人慕名而来,希望能在这所充满神圣与庄严的养老院中感受到生命的宁静与美好。时光荏苒,此时温陵养老院已经走过了数十年的历程。然而,在人们的记忆中,那段由伍泽民、青眼居士、吴增以及弘一法师共同书写的历史篇章仍然清晰可见,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慈善与文化的力量,为泉州这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在不二祠的侧畔,曾经屹立着一座古朴的过化亭。这座亭子,源于明代,它的建立是为了纪念朱熹在此地讲学,传授儒家之道,启迪民智的功德。过化亭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承载了泉州人民对于这位伟大先贤的深深敬仰。然而,时光如流水,岁月无情,风吹雨打之下,亭匾上的字迹早已模糊不清,斑驳不堪,仿佛随时都会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正当人们为这座亭子的命运感到惋惜之时,弘一法师的到来,为这座古亭带来了希望。法师驻锡于温陵养老院,在居士们的恳请之下,弘一法师不仅亲自挥毫,为过化亭重新题写了亭匾,还留下了珍贵的跋文,他的书法如行云流水,气韵生动,使得过化亭焕发出新的光彩。弘一法师的此举,不仅让过化亭重获新生,更使得他与不二祠、过化亭、温陵养老院之间结下了深厚的缘分。从此以后,温陵养老院除了是一个养老的场所,它还是一个文化的圣地,吸引着无数的人们前来寻访历史的足迹,感受文化的魅力。
时光流转至1935年初春,春意盎然之际,弘一法师应邀为一所养老院——过化亭补题了匾额。那匾额之上,笔走龙蛇,蕴含着法师对老者的无尽敬意与深深关怀。字体间,仿佛透露出岁月的沧桑与人生的智慧,让每一个经过的人都能感受到那份对长者的尊重与爱护。不仅如此,法师还特意附上跋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养老院中每一位老人的深深祝福与期望。
金黄的落叶铺满大地,当泉州市区的街头巷尾都弥漫着秋的气息,弘一法师的身影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他选择了第二次入住温陵养老院。与第一次的入住相比,这次似乎更加宁静与深沉。法师在养老院中,或是漫步于庭院,或是静坐于禅房,时而与老人们交谈,时而独自沉思。他的到来,让温陵养老院充满了宁静与祥和的氛围。他的存在,仿佛成为了养老院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每当夜幕降临,月光洒在养老院的每一个角落,法师的身影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宁静与庄重。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洞察与对世界的深情。在温陵养老院的这段时光里,弘一法师与老人们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日子。他倾听他们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智慧,用他的言行影响着每一个人。他的存在,让养老院中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生命的尊严与意义。
在温陵养老院度过的日子里,弘一法师的生活宛如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卷。每当夕阳西下,他那淡然的身影便会在院中的竹林间穿梭,与清风为伴,与禅意共栖。这一天,高文显居士手持诗偈,踏着青石小径,特地前来拜访法师。他的脸上充满着虔诚与期待,希望能得到法师的墨宝,作为自己修行的指引。弘一法师微笑着接待了高文显居士,他请居士入座,并亲手研磨墨汁,行云流水般在宣纸上挥毫泼墨。每一笔都仿佛蕴含着深邃的禅意,让人在观赏之余,也能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洗涤。在诗偈的旁边,法师附上了题记:“出家以后,所用印章,大半散失。胜进居士嘱集为一册,未之能也……时居温陵过化亭。”这些字句不仅是对往事的回忆,更是对当下心境的抒发。高文显居士在旁静静观看,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感动。他深知,这些字句不仅是法师的墨宝,更是法师与高文显居士之间的一次心灵对话。
转眼间已是11月24日。这一天,闽南佛学院的讲师万泉法师也亲自上山,来到温陵养老院。他的到来,让养老院的气氛更加庄重而神圣。弘一法师见到万泉法师,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容。他拉着万泉法师的手,亲切地交谈着。法师鼓励万泉法师发心学律,认为这对于修行佛法至关重要。万泉法师作为佛学院的讲师,肩负着传承佛法的重任,而学律则是修行的基础。在交谈中,弘一法师还亲自为万泉法师介绍了养老院的环境和日常生活。他带着万泉法师参观了养老院的各个角落,从清幽的庭院到古朴的禅房,从热闹的食堂到宁静的图书室,每一处都充满了祥和与宁静。法师希望通过这些介绍,让万泉法师更加了解这里的生活状态,从而更好地传播佛法。在温陵养老院的这些日子里,弘一法师的生活并不单调。他在这里不仅继续着自己的修行之旅,也成为了与众人分享佛法、传递智慧的美好时光。他身上的祥和与宁静,像和煦的春风在这块修行圣地吹拂。每当夜幕降临,诵经声弥漫养老院,那是法师与居士们共同修行的声音,也是他们追求心灵解脱的坚定信念。
1938年的春天,花儿初绽,草色青青,万物仿佛在沉睡中苏醒,天空中飘浮着棉花糖般的白云,阳光如金线般洒落,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院内的老人们或在树荫下悠然地聊天,或在花坛旁慢慢地散步,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安详。
这一天的早晨与往常有所不同,因为温陵养老院迎来了一位特别的访客——弘一法师。他一袭僧袍,手持经卷,步履从容地走进了养老院的大门。他的再次到来,仿佛给这个宁静的空间注入了一股清流,使得整个养老院都弥漫着一种浓厚的宗教氛围。温陵养老院的院长叶青眼居士特地邀请弘一法师前来,为院内的老人们开示净土法门。这是一个关于修行和内心净化的法门,对于寻求内心安宁的老人们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弘一法师不仅为老人们讲解了净土法门的核心要义,还分享了自己修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他提到,劳动与念佛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更好地体会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念佛则是一种内心的净化,能够帮助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心灵的寄托和安宁。弘一法师的到来,对于那些在养老院生活的老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内心的慰藉与精神的寄托。他们或许曾经在生活中经历过风风雨雨,或许曾经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但如今,在这养老院的安宁之地,他们渴望的不仅仅是物质的满足,更是心灵的寄托与安慰。而弘一法师的到来,正是给他们带来了这样的一种安慰。他温和地与老人们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解答心中的疑惑。他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如同清泉般滋润着老人们的心田,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内心的温暖与力量。在他的身边,老人们仿佛找到了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一个可以依靠的力量。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已是1939年的春天。这一年,弘一法师又一次踏上了温陵养老院的土地,为那里的老人们带来了一场关于《地藏菩萨之灵感事迹》的讲解。地藏菩萨,这位佛教中的重要人物,以其广大的愿力和无尽的悲心而闻名于世。他的事迹,充满了慈悲与智慧,成为了无数信众心中的信仰和寄托。弘一法师讲述了地藏菩萨如何救度众生,如何化解灾难,如何以无尽的慈悲和智慧帮助那些身处困境的人们。在他的讲述中,地藏菩萨的形象变得栩栩如生,庄严而慈悲,让在场的每一位老人都感受到了他无尽的慈悲和智慧。听着法师的讲述,老人们的心中涌起了强烈的共鸣。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看到了那些曾经经历过的艰辛和困苦。有的老人眼中闪烁着泪花,那是被感动和触动的泪水;有的老人则默默地在心中许下了愿望和祈祷,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日子里得到地藏菩萨的庇佑和护持。
1942年的5月11日,天空中飘浮着几丝淡淡的云彩,仿佛是佛祖洒下的慈悲之触,阳光温和地洒落在大地上,给这个平凡的日子增添了几分温暖与宁静。这一天,在惠安灵瑞山久居的弘一法师,做出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决定。他离开了这个熟悉的山林,踏上了新的旅程,移居至泉州温陵养老院。这一重要的决定,得到了温陵养老院众人的热烈欢迎。据叶青眼在《千江印月集——纪弘一法师盛德》一文中详细记载,法师不仅欣然接受了他们的邀请,还特地邀请了妙莲法师一同前往。一行四人,一路风尘仆仆,终于抵达了温陵养老院。法师选择了晚晴室作为自己的居所,而妙莲法师等人则分别入住华珍室的一、二、三号房。
在温陵养老院的日子里,弘一法师仿佛找到了一个新的家,他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与众人分享着佛教的智慧和人生的真谛。每当夜幕降临,法师便会聚集众人,开始宣讲《八大人觉经》,他的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之动容。在法师的宣讲中,人们仿佛看到了佛教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与真实。他的话语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人们迷茫的心灵,引导他们走向光明的道路。每一次的宣讲都是一场精神的洗礼,让人们更加坚定了信仰,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除了宣讲佛法,弘一法师还常常与众人交流心得,分享自己的修行体验。他的言辞之中充满了智慧与慈悲,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温暖与关怀。在温陵养老院,弘一法师不仅是一个精神的导师,更是一个真挚的朋友,陪伴着每一个人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